首页 > 百科问答

晚婚晚育哪一年提出的 晚婚晚育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6-12 15:49:23

晚婚晚育哪一年提出的?晚婚晚育政策于1970年至1980年间提出,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提倡“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即鼓励晚婚、晚育,拉长两代人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点生存的人口数目。

具体来说,晚婚晚育政策是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婚就是在法定最低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法定最低婚龄是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并不是必须结婚的年龄界限。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3年以上者,即为晚婚。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但是生育行为并不一定与结婚行为同时发生。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妇女在24周岁以上生育者,即为晚育。

晚婚晚育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晚育有利于优生优育优教。从生理上讲,

我国青年一般要到23至25岁才完全成熟。在这个年龄之前,青年男女虽然具备了结婚、生育的生理条件,但全身器官组织仍处在发育阶段,骨骼、身体还在增长,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生育不仅不利于优生,也不利于年轻夫妇的自身健康。

对夫妇:增加了二人世界的时间,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和对方。有一定经济基础后再生小孩,抚养的经济压力和孩子的成长条件都要好一些。

对国家:有助于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幸福度。

对社会:由于有助于控制人口,可以减轻人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综上所述,晚婚晚育标准即,晚婚就是在达到国家法定结婚年龄后三年才结婚;晚育就是妇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龄是24周岁以上。晚婚晚育不仅有利于青年男女更好的懂得家庭的责任,实现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然资源都有很多好处,也将受到政府的奖励。更多相关知识,欢迎浏览律图网站。

责任编辑:于浩淙 zx017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