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奥运会的金牌不是纯金的,而是镀金的银牌,镀金量至少为6克纯金。这样做主要是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虑,因为纯金太软,不适合制作奖牌,而且如果用纯金打造所需的金量过大,将会导致金牌过于沉重,不便于运动员佩戴和展示。
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夏季奥运会上的金牌是由纯金制作而成的。为了控制成本,此后奥运会金牌就再也没有使用过纯金打造了。这也是为什么金牌虽然名字上称为“金牌”,但其材质并非纯金的一个原因。
奥运金牌通常由92.5%的纯银和残余的黄金构成,重量约为244.5克。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制作一个银质奖牌的铸模,然后通过电解法将一层纯金镀在银质奖牌的表面。这样既保留了金牌的外观,又使金牌兼具纯金的光泽和银质奖牌的坚固性。
使用纯金打造金牌将会导致成本过高。一届奥运会会产生大约300块左右的金牌,如果按照一块金牌35万来计算,总价值将会过亿。这对于主办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国际奥委会与主办国会议商定使用镀金的银牌作为金牌,并非纯金。
如今,奥运金牌通常是由回收的电子垃圾提炼而成,这也是一个环保举措。在电子产品中,黄金在电路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化学稳定性。通过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和提炼,可以回收和利用其中的黄金,用于制作奥运金牌。
奥运金牌不使用纯金打造的原因主要包括:
尽管金牌不是纯金制成,并非价值连城,但它背后所代表的荣誉,对于每位运动员来说都是无价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