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在中国农历中,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八月的望日(即十五),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
1. 仲春:春天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农历的第二个月,是夏天最后一个月,六月的中秋,秋天的第二个月,八月的蒙东,指的是冬天的第一个月和农历的十月。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个特殊季节,表示季节的变化。
2. 孟秋:农历七月,仲秋为八月,季秋为九月。古人排序时用孟、伯、仲、叔、季,相当于现在的第一、第二、第三。孟与伯表示第一个;仲表示第二。
3. 仲秋: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
4. 仲商:《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中提到:“八月仲秋,亦曰仲商。”
5. 清秋:指秋季,特指深秋;清秋也意指明净爽朗的。
6. 仲秋节:中秋节最初没有固定的日期,直到唐朝初年才成为固定的节日。魏晋时已有人泛江庆祝中秋节。
7. 民间称呼:中秋节也被称为“谕尚书镇牛与左右微服淆,中秋夕泛江”。
8. 深秋:在民间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9. 菊月:九月也被称为菊月,菊花在这一时期盛开,给萧瑟的大自然增添了一丝热烈怒放的色彩。
10.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这是根据中国的传统农历划分得出的。
11. 引证解释:《书·尧典》中提到“宵中星虚,以殷仲秋”,说明仲秋是秋季中的一个特殊时期。
12. 孟冬:指农历十月,也称初冬。
13. 霜商、商序:在传统民间九月还有别称暮秋、凉秋、龙潜月等。
14. 黄历宜忌:根据黄历来看,2022年农历九月初八并不是黄道吉日。
15. 红砂日: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酉日为红砂日。
仲秋作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农历八月,古代常被赋予团圆、祈福的象征。九月在民俗中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和习俗,反映了古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与热爱。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