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Web3之风正在悄然改变。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中国的Web3发生了许多有利于它的变化。
首先,中国NFT市场正在告别“战战兢兢”。
此前,NFT/数字收藏的二手交易在中国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没有法律确定其违反,也没有说不违法。没有明确的信号表明NFT二级市场交易是否合规。
然而,从2023年元旦开始,在过去的两个多星期里,一个名为“郭子皓”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几乎每隔一天就上线了。比如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大湾区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文光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安徽省“国版优藏”平台、“袁宇世界”可信流通元宇宙平台等等。
这些平台分布在北京、成都、安徽、广东、广西、天津等地。主要由地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所、省委宣传部、数据交易所或技术交易所等国有机构主办。交易标的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收藏、IP版权等。
目前这些交易平台都是互相竞争的。几乎都在招募合作机构阶段,交易规则还在制定和完善中。可以预见,短期内将会有更多由地区和地方政府机构发起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诞生。
地方政府有勇气迈出这一步,背后有更大的政策红利。“郭子皓”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密集爆发是在“数据20条”出台之后。之后,也是各省市召开“两会”的时间。此后,Web3和超宇宙发展计划也被写入各地政府的工作报告。
比如《浙江省超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 &;2025年),指出:“要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基于NFT的数字资产交易场景建设。”
据初步统计,2025年各省市规划的元宇宙总产值已超过万亿。这也意味着中国迈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大大提速。更重要的是,方向变得更加清晰。
NFT告别天价,从虚拟到真正的“国字号”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密集入市,恰逢NFT市场的低谷。
在过去的一年里,NFT的交易量持续下降。海外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的交易量在过去一年下降了90%以上。相比2022年的市场高峰,主流项目的价格基本下降了60-70%。
另一方面,Alchemy Insights的数据显示,NFT的API请求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十倍,更多的开发者正在拥抱NFT。
两组数据对比,意味着炒作NFT的人少了,以PFP(头像,图片)为代表的NFT时代即将结束;与此同时,更多的传统行业开始进入市场,探索NFT技术的实用价值。
在一位公链创业者看来,过去的NFT、数字收藏等产品并没有发挥NFT科技的真正价值,主要是用来投机的。
"大多数私营部门筹资和伙伴关系项目的价值被夸大了,而且没有发挥作用."Web3资深投资人、Draper Dragon合伙人王月花告诉36Kr,这些亲民项目的价值非常小,寻求一个群体的认可来支撑其价值是很正常的。
“大部分NFT还是简单的工作权限或测绘,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商业潜力不大。”王月花表示,未来的NFT必须有更多的股权组合,让更多的实体企业进入NFT领域。
“郭子皓”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捏交易,收取交易费用。从各平台公布的文件来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和盈利,而是主要承担数字资产交易的交易流程和标准建设,实现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数字IP全球流通等功能。,同时避免各细分领域二级市场的过度炒作。
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其目的本质上都是结合现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一位数字收藏平台创业者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告诉36Kr,数字馆藏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相结合。“让数字馆藏从馆藏属性向工具、身份标识、实体权利证书等更多维度发展。这有利于整个NFT或加密市场。真的可以一步步把加密市场做起来。”
大方向:打破Web2的分离,把权利还给个人之后,首先受益的其实是“数据交换”这个赛道。各地数据交易所闻讯而动,如:沪深数据交易所正式投入运营,广州数据交易所增资8亿元,河南数据集团成立。
事实上,“数据交换”所提倡的与Web3密切相关。
Web3追求开放共赢,数据权归个人所有。以前企业之间的生态是割裂的,互不兼容。2021年,工信部提出互联网行业必须“互联互通”,去除相互屏蔽。而去除“网站屏蔽”相对容易,但要解决它们之间的数据互通就更难了。
不解决数据流通的问题,就很难谈“把数据权还给个人”。
相比之下,Web3没有Web2的历史包袱。区块链本身是开源的,Web3应用构建在区块链之上。这些数据从服务诞生之日起就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流通。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数据层面的垄断问题。
问题是区块链上积累的用户数据较少。社交身份、消费偏好、阅读偏好等用户画像的形成,都是长期用户行为的积累。越来越多有价值的数据仍然存在于Web2的世界中,而且越来越大。
如何打开Web2,流通个人和企业数据,也是“数据交换”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交换是一个“老概念”。目前全国各地有近50家。2015年和2020年前后有两次“爆发期”,建立了大量的数据交换,但都不尽如人意。那段时间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数据交易的基本制度,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数据二十条规则”的明确,为数据交易机构探索各种数据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上面写着:
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价有偿使用,企业和个人信息数据市场自主定价;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非公开数据“共同使用、共享收益”新模式;
创新技术手段,推进个人信息匿名处理,保护个人隐私;
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产权运行机制。
以上问题之前都被中国网3的人诟病过,现在都有了答案。
数据交换的业务不仅仅是匹配供给和需求,还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完善规则、流程和技术的信任机制。
这样也会鼓励政府和企业把更多的数据加工成数据产品,投放市场流通。比如政府把税收、工商、水电煤炭、能源气象、交通运输等公共数据上架。
例如,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市场屏幕上,列出了产品名称、供应商名称、产品类型、数据产品规格、合规规格等信息。
数据成为一种资产,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当更多的数据成为数据产品和企业资产时,企业的估值方法也会带来很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用户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者”也将成为现实。比如黄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拥有大量个人数据的平台,也应该把数据交易收入的20%-30%返还给数据生产者。而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也会越来越少。
以上,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和“数据二十条”是一体的,Web3和Web2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如果说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是直接面向Web3的未来,那么数据交换就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把Web2带入Web3。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世界正向我们走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