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问答

全球视角:虚拟货币政策评估之新加坡「开放型」

发布时间:2024-06-08 22:14:30
OK欧意app

OK欧意app

欧意交易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地址

近年来,随着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全球各个地区都出台了不同的监管政策。郭老师的团队收集了相关的新闻简报,整理出“虚拟货币的全球政策”系列文章,向您展示全球各地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态度。今天郭老师的团队带你了解新加坡的虚拟货币政策。请看下面~

政策开放度综合评价:[开放度]

1.新加坡加密货币交易所发布最新报告。

2022年5月12日,新加坡加密货币交易所Independent Reserve发布最新报告,指出90%的受访者知道加密货币。此外,58%的受访者将比特币视为投资资产或价值储存手段,15%的人将其视为金钱,9%的人将其视为骗局。根据当地的监管政策可以发现,新加坡认为加密货币是合法的,但监管方式与货币不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加密货币分为三类:实用代币、证券代币和支付代币。新加坡区块链协会联合主席谢福来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强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加密货币运营商的风险管理标准制定了严格的规则,使新加坡成为领先和可靠的加密货币中心。

二。向公众提供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服务的指引

2022年1月17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MAS”)也发布了《向公众提供DPT服务指南》,主要目的是告诫公众:(1)DPT交易属于高风险交易,不适合公众参与;(2)《支付服务法》对DPT服务商的监管主要涉及反洗钱及相关技术风险,而公众未参与的DPT交易也受到监管保护;(3)金管局希望百白破服务供应商避免向公众介绍其百白破服务。

三。支付服务法

2019年1月14日,新加坡国会通过了《支付服务法》(简称《支付服务法》)。根据《支付服务法》,除了豁免支付服务提供商,在新加坡提供数字支付令牌服务(简称“DPT服务”)还需要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许可证。

四。数字代币发行指南

2017年11月14日,MAS首次发布了其《数字代币发行指引》(以下简称《发行指引》),并于2020年5月26日进行了最新修订,规定由MAS监督SFA下属于资本市场产品(简称“CMP”)的数字代币的销售或发行。

动词 (verb的缩写)“对议会关于在新加坡使用加密货币以及监督加密货币和ico的措施的问题的答复”

2017年10月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新加坡使用加密货币及监管加密货币和ico措施的议会质询》,表示正在制定支付服务新的监管框架,以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同时表示,如果虚拟货币超越其作为支付手段的地位,演变为代表资产所有权利益的“二代”代币,类似于股票或债券凭证,那么出售这些“二代”代币筹集资金的ICO项目将由MAS监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尚未颁布专门针对ICO的新立法,但将继续监测此类发行的发展,并在必要时考虑更有针对性的立法。

不及物动词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澄清了在新加坡提供数字令牌的监管立场。

2017年8月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澄清在新加坡提供数字代币的监管立场》,指出如果数字代币构成《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89章规定的产品,新加坡数字代币的发行将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除非获得豁免,否则这些代币的发行人将被要求在发行这些代币之前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交并登记招股说明书。除非获得豁免,否则这些代币的发行人及中介人亦须遵守证券及期货条例及财务顾问法第110章的发牌规定。同时,它们必须遵守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的适用要求。此外,为这些代币的二级市场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也必须得到MAS的认可或批准。

七。新加坡货币管理局负责监管虚拟货币中介机构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2014年3月13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监管虚拟货币中介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声明,表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监管新加坡境内的虚拟货币中介机构,以应对潜在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即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不监管虚拟货币本身,但要求用真实货币买卖或促进虚拟货币交易的中介机构识别其客户的性质,并向可疑交易报告办公室报告可疑交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这一举措将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首批对虚拟货币中介进行反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监管的国家之一。

总结:

梳理以上内容,新加坡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是“开放”的。

作者简介:郭志浩律师,北京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盈科法律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深圳市链家协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山西省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区块链申请经营者职称考试》命题人教材主编,深圳市区块链立法课题组发起人。办理了国内多起重大敏感案件并成功不认罪,为多家知名企业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法律解决方案。其经典案例被编入中国法律出版社的《论辩》、《利润》等著作。接受过《中国产经新闻》、《民主与法治》、《中国经营报》、《对话律师》等多家全国性期刊采访,听说过《新京报》、《法治日报》、《深圳特区报》、《广州日报》、《浙江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财经杂志》、《时代财经》、《界面新闻》、《第一财经》、《天目新闻》、《区块链之家》、《金融链新》、《凤凰新闻》、《华尔街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