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价格指数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12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表现出连续向下的运行态势。具体来看,指数于12月第一周收于月内最高148.69点,较上一周下跌0.77点;第二、三、四周,指数连续小幅下落,分别收于148.66点、144.86点和143.70点,环*别下跌0.03点、3.80点和1.16点。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报告,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4年4月,会对天气模式产生影响并导致陆地和海洋温度进一步上升,鱿鱼产量或将持续受到影响。尽管2023年年底最后两月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但仍位于去年同期水平上方,后市来看,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或将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从细分海域来看,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均出现下跌。其中,西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跌幅较小,12月分别收于140.69点和179.94点,环*别下跌1.75点和1.97点;东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环比跌幅分别为5.72点和7.00点,下跌幅度较大。
年1-2月,正逢农历春节,交易市场平淡,需求不旺,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承接2022年年底的下行态势继续小幅回落,在2月收于全年最低156.60点。
从2023年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对比中可以发现:1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印度洋、西南大西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6月起,西南大西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升至印度洋海域上方,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直至年末,12月,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水平从高到低则变为西南大西洋、印度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
年,西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涨跌交替,持续小幅波动。指数在1月位于全年最低131.74点,随后波动上行,连续涨跌之后,在11月升至全年最高142.44点,最终在12月再次小幅回落,收于140.69点,全年整体表现为涨,12月较1月上涨6.79%。
年市场消费复苏,鱿鱼加工国外出口订单持续增加,据舟山市贸促会数据显示,北太鱿鱼同比呈跌势,渔获量减少,导致西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涨。
8月以后,休渔期逐渐解除,指数除9月出现小幅回升(较8月上升0.06点)外,直至年末指数保持跌势,最终在12月收于158.51点。分析来看,自2023年9月底10月初开始海上捕捞以来,捕捞量一直不多,加上国内工厂为降低原料库存,小单量随用随采为主,工厂端去库存化操作形成货源端货量充足现象,指数因而出现持续下行。
多项政策出台,为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我国居民海产品消费逐步增加,海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从政策背景到下游需求,充分利好中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远洋鱿钓作为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利好要素逐步增多的情况下,远洋鱿鱼产业有望高效高质发展。
年,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呈“跌—涨—跌”走势运行,与总指数走势大致相同。前两个月,东南太平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延续下行态势;随后,指数连续上行,于7月升至全年最高162.13点;8月以后,指数由涨转跌,连续下落,最终在12月收于151.68点。
为养护鱿鱼资源,我国在中东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和西北印度洋公海分别设立了自主休渔区。自2020年起,我国首次在中东太平洋公海相关海域试行自主休渔,时间为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2023年9月起,西南大西洋海域与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均以清库存为主,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呈下跌态势。
年,西南大西洋与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均表现为先涨后跌的态势。其中,西南大西洋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更大,下跌幅度更小,从6月起升至印度洋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指数上方,并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标签: #squid #价值 #鱿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