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字节跳动旗下的VR公司PICO裁员200-400人,优化比例20%-30%。腾讯派XR业务换路径,调整团队;不久前,Aauto快消解散了全动态视频业务,负责人马离职;押宝XR海外的科技巨头们也经历了震荡:微软解散了很多元宇宙团队,很多将军分道扬镳;2022年底,Meta Universe和XR业务做得最彻底的Meta股价腰斩,不得不开始裁员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XR行业仿佛被吃了一口退烧药,元宇宙神话开始加速崩塌。在国内外厂商的统一行动下,是及时止损还是破位?
精简业务和停止硬币分散。作为一个高投入、低利润、长周期的行业,目前的XR行业注定是小玩家无法企及的。
梅塔是XR军队中最高调的成员。项目负责人扎克伯格从一开始就亲自为项目搭建平台,声称每年投资100亿美元。但即便是Meta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要无限期停止烧钱。
Metauniverse的业务就像一个无底洞,蚕食着Meta的资金。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Reality Labs第四季度运营亏损42.8亿美元,全年亏损扩大至137.2亿美元。自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累计运营亏损已接近200亿美元。
由于项目仍处于战略R&D投资期,R&D运营费用继续上涨是必然的,后期软件平台建设和人员培训都是不小的开支。更尴尬的是,Meta的拳头产品Quest 2的出货量并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旗舰元社交应用Horizon Worlds也反响平平,用户活跃度也不尽如人意。2月初,Meta还宣布将关闭其类似Roblox的元宇宙游戏平台Crayta和多人游戏Echo VR。
Meta也清醒地认识到,超高投入 低产出不是长久之计。去年11月,扎克伯格公开承认,2021年,他“错误地认为元宇宙的火热趋势还会继续”。他表示,Metauniverse目前并不是Meta的重点业务。同月,Meta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将团队规模缩减了13%,裁员总数超过1.1万人。对此,外界认为Meta终于甩掉包袱,决心专心发展核心业务。
另一方面,微软也开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1月19日发布的纳德拉致全体员工的信中,确认了微软将裁员1万人,相当于全体员工的5%。
XR项目的成员是被裁撤的重点对象,WMR、AltspaceVR(社交)、MRTK(可配合Meta头显使用)等XR团队受到重创。Project Bonsai,一个在元宇宙大军中另辟蹊径的工业元宇宙项目,也没有逃脱被黑的命运。甚至它从成立到解散只存活了四个月,两个联合创始人都被裁了。
不仅如此,帮助微软为国而战的HoloLens也令人印象深刻。IDC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头显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AR头显厂商前五名分别是微软、Rokid、Shadow Creator、Mad Gaze和RealWear。然而,HoloLens已经出现了疲态,衍生军事项目IVAS受挫,下一代产品迟迟不能推出,HoloLens之父Alex Kipman也提前离开了微软。从这个角度来看,亲手毁掉自己XR地图的微软,或许是“醒了天下”。
任重道远,国内厂商及时止损。现如今,他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是很正常的。在元宇宙的话题逐渐平息后,国内互联网厂商不再跑马圈地,开始思考XR项目的未来。所以很多被寄予厚望的XR项目受到重创。
全动态视频作为Aauto Quicker在XR内容领域布局的第一步,已经得到了大量内部资源的支持,前期表现也相当不错。去年10月,Aauto更快元宇宙/全动作视频项目负责人马公开表示,在Aauto更快平台上,全动作视频创作者超过1万人,视频数量超过10万,播放量超过10亿,周活跃消费用户超过5000万。
但是全动态视频的瓶颈也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企业来说,全动态视频的商业路径并不清晰,但是占用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并不是一笔好买卖。依靠推荐算法取得的成绩,也可能在其他噱头中发挥。对于创作者来说,往往花费几十万的全动态视频设备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另外,全动作视频的内容生态本身并不完善,盲目投资是不理智的。对于用户来说,全动态视频的体验相对于传统视频内容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用户习惯需要时间去养成。这也可能预示着项目被砍,负责人离职的命运。
同期,字节跳动暂停了全动态视频在Tik Tok的功能接入,这也引发了业内的猜测。一些人认为字节跳动借鉴了Aauto Quicker的经验,决定暂时观望,而另一些人则提到bytes的XR服务现在并不好。
在元宇宙的东风中被字节收购的Pico,是国内VR硬件领域的“一哥”,但依然陷入了卖不货的窘境。2022年出货量远低于预期的100万台,只有10多万台。
投入巨资公布的Pico 4,上市18天后仅收到4.6万份电商订单,且持续下滑。Bytes为了冲销量不惜亏本卖货,也没有给Pico带来太多新用户。
快速烧钱推动VR生态建设的方式似乎行不通。相反,对销售目标的盲目乐观和对生态建设的急切,让一些“漂浮”的Pico多了几分危险。据知情人士透露,Pico至少要烧几百亿美元才能满足字节销量和活跃用户的要求。即使是一向创造奇迹的字节跳动,在烧钱之前也应该三思。
年前就已经流传的裁员消息,现在已经尘埃落定。近400-600人的调整,或许也是Pico调整策略,重新下沉的证明。但面对媒体询问,Pico表示近期正在进行组织调整,实际调整比例低于外界传言。
近日,腾讯也宣布将裁撤部分XR业务,同时宣布调整“通过收购自建XR硬件和生态”的发展路径,重新考虑其他发展方向。此前,XR业务负责人沈力也因个人原因离职。由于腾讯之前没有透露过XR项目的相关信息,所以我们不知道项目进展如何。但腾讯改变了以往buy buy买的画风,却值得关注。
更专注更理性,XR行业已经垮了。归根结底,烧钱不赚钱是科技公司逃离XR最现实的原因。
此前,XR行业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元宇宙概念的影响。当时国内外涌现出大量打着元宇宙旗号的产品,但大同小异,鱼龙混杂。那些为了赶热度而匆匆上线的“bug版”超宇宙产品,简直可笑至极。即使是相对成熟的产品,日子也不好过。虚拟现实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的用户持续下滑,Quest 2和Pico 4的销量不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的元宇宙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
噱头远大于经验,商业路径不明。它不仅给用户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也让进入者和看客顿时冷静下来。在软硬件技术和元宇宙生态都不完善的当下,盲目追逐风口是必须的,也是必须的,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最终只会落得一个惨淡收场。
XR在元宇宙中热度退潮后会凉吗?远非如此,科技公司在阵痛之下已经迅速把头转向了更专注、更好的方向。
Meta在裁员后轻装上阵,在硬件、应用、技术上进行深度布局。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Meta罕见地将AI作为讨论的焦点,新业务产生的AI将成为Meta今年仅有的两个主题之一。目前Meta的AI服务如Make-A-Video、Make-A-Scene、Cicero agent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将成为Meta的元宇宙核心业务的巨大推动。
Meta也在不断探索XR的商业化可能性。今年1月底,Meta宣布将与NBA合作,以VR技术直播NBA比赛,并在Meta Quest 2和Horizon Worlds中通过180度单镜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无独有偶,微软在废除XR项目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了AI领域。不久前,微软向OpenAI投资了100亿美元。纳德拉表示,微软计划将ChatGPT等AI工具纳入其所有产品。
放弃做自己的元宇宙后,微软就像当初做Office和Azure一样,安心做了元宇宙里的“铲人”。其实微软早就抱住Meta的大腿了。在Meta Connect 2022上,纳德拉以Quest Pro平台的身份亮相,宣布双方将在工作、游戏等领域展开合作,将团队、Office、Windows、Xbox云游戏等整个家族引入Quest VR。一旦Meta大获成功,微软自然会从中分一杯羹。
这让人想到了腾讯。既然手握重金的VR硬件兄弟一时半会打不起来,不如先把XR硬件厂商的收购放一边,专心做好软件。后者一直是腾讯的强项。就像今天,即使不做智能手机,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有腾讯的影子。
参考微软和Meta,硬件厂商大概很难拒绝和有钱有技术,用户更多的腾讯联手,实现共赢。毕竟XR并不局限于VR头显这条路,未来手机、电脑等硬件也可能成为XR的入口。之前的案例已经证明,XR行业很难一家独大。要想软硬件齐头并进,就得烧钱。
去年10月,Meta的股东、投资公司Altimeter Capital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拉德·郭士纳(Brad Gerstner)在* * *中提到,如果Meta每年向Metauniverse业务投资100亿至159亿美元,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收获果实。他直言:“在一个未知领域投入数千亿美元,实在是太巨大太可怕了。”
腾讯此时选择放手或许是明智之举。
但腾讯又怎么会错过机会,在接下来的产业和生态变革中抢占先机,聚焦自身优势,布局自研游戏,构建游戏生态,探索划时代的游戏产品才是关键。毕竟游戏还是XR行业最重要的落地场景之一。硬件技术突破之后,必须有配套产品。
结合腾讯的投资布局可以发现,腾讯在2021年疯狂扫货、瓜分CP之后,已经克制了很多。2022年只投资了11家游戏公司,但到了该出招的时候,From软件、工作室五月天、浸润游戏、1C娱乐等游戏厂商都被收购了。可见腾讯对独立游戏、3A大作、海外市场的重视。
看腾讯的投资版图,从国内到国外,从端游到手游,我们试图覆盖游戏行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因为在游戏行业的下一个时代到来之前,腾讯必须手握筹码,赶上下一个红利期。事实上,不仅仅是腾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都在押注游戏行业。
此外,近年来腾讯B端势头强劲,云服务等服务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研究XR相关技术,还可能强化原有业务的壁垒,衍生出更广阔的业务空。当然这只是猜测,腾讯如何布局还有待观察。
在全动态视频失宠后,Aauto Quicker,其音视频团队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视频云业务StreamLake,并推出了面向各行业的音视频 AI产品和解决方案,进入B端轨道。今年,Aauto Quicker成立了独立的事业部“流湖”,负责发展toB相关业务。这是否也意味着B端赛道将成为Aauto更快争夺XR的下一个重要战场?
经过野蛮生长和大刀阔斧的废除,XR行业终于回归理性,但距离成熟的XR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业还需要沉淀。在接下来的十年甚至几十年里,谁会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还不清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