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问答

硅谷银行是一家怎样的银行,美国硅谷银行 科技企业

发布时间:2024-06-13 11:11:58
OK欧意app

OK欧意app

欧意交易app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虚拟货币交易所。

APP下载  官网地址

作者:何小北,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这是一次区域性中小银行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SVB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Signature Bank在美国银行中的资产规模分别排在第16位和第29位,与大型银行的规模相差甚远,但却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并拖累了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瑞士瑞信银行。这种典型的银行挤兑充分体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价值和生命力:银行为什么如此脆弱?银行业危机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

1.为什么银行如此脆弱?硅谷银行的倒闭是教科书式的(戴蒙德和德维格,1983)。硅谷银行可以说是商业模式最好的,专注于服务科技行业的初创企业,与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企业深度绑定。在崩溃之前,硅谷银行的信用评级都是投资级。为什么两天就迅速倒闭了?这是关于银行天生的脆弱性。

银行的存在正是因为实体经济有期限错配的需求:储户有暂时的流动性需求,而企业需要做长期投资。期限错配(即借短贷长)是银行的核心功能,但也决定了银行的天然脆弱性(Diamond and Debvig,1983)。长期资产很难随时变现,一旦大量储户取钱,银行将面临流动性不足。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这一问题(Diamond and Debvig,1983)。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不足以消除金融体系中的银行挤兑风险。一方面,批发融资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另一方面,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存款保险制度并没有覆盖所有的零售存款。美国存款保险只保护25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但未受保护的存款在银行间的分布很不均匀。硅谷银行主要以企业存款为主,92.5%(注1)的存款不在存款保险范围内。签约银行的存款主要是高净值人群,也有类似的问题。

是什么引发了这次逃亡?科技行业是对利率最敏感的行业之一,也是本轮美联储加息最先受到影响的行业。硅谷银行的大量存款客户是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开始消耗现金来维持运营。2022年,他们的存款余额已经开始明显下降。为了满足提款需求,硅谷银行需要出售其长期资产(持有到期证券)。在史无前例的加息环境下,这些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一旦出售,账面浮亏将成为资本损失,从而影响偿付能力。硅谷银行持有的证券资产占总资产的55%,是美国银行平均水平的两倍。因此,当它宣布出售亏损的消息时,储户对银行的稳健性感到担忧,一天内的取款规模达到420亿美元,占其存款规模的三分之一。没有一家银行能在这种烧钱速度下存活下来。

第二,为什么会造成金融风险传染?但是银行倒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美国平均每年都有好几起。硅谷银行不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美国监管部门采取了果断措施。为什么还引发了大规模的金融风险传染?

恐慌一直是推动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因素。美国监管部门对此心知肚明,并在风险蔓延前迅速出台了救市方案。首先,FDIC为硅谷银行和签约银行的所有存款提供保险,相当于消除了最紧迫的银行挤兑风险;其次,美联储创造了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BTFP),使银行不需要出售资产来满足短期支付需求,即避免“未实现”损失变成已实现损失,侵蚀资本,相当于大大降低了资产出售的风险。

然而,金融市场的恐慌并没有停止。

市场的恐慌来自于对中小银行稳健性的怀疑,本质上是对银行监管的不信任。在这次危机中,美国大银行和地区性小银行的情况截然不同,投资者抛售地区性中小银行的股份。事实上,美国许多中小银行主要依靠贷款,并没有持有足够的合格抵押品(国债、政府债券等。)来获得BTFP的支持。像所有的金融危机一样,市场上存在大规模逃向优质资产的现象。储户和投资者迅速将存款和资产从中小银行转移到大银行,中小银行的资产被抛售。一方面,市场认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更受监管,因此更稳定,另一方面,市场也预期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

然而,尽管美国的大型银行相对稳定,但欧洲的大型银行却受到了严重冲击。这是因为与美国同行相比,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洲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一直很差,其资产负债表也远不如美国大银行健康。尤其是全球第五大财团、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瑞士瑞信银行,长期以来动荡不断。在这场动荡中,它遭遇了更大规模的客户赎回,最后不得不接受瑞士央行的救助,成为首家倒下的大型银行。

3.银行业危机的后果是什么?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监管当局愿意采取措施避免金融危机。当金融恐慌消散后,会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存在多渠道的相互反馈机制。科技行业的周期性衰退是硅谷银行危机的导火索,但硅谷银行的倒闭也会对科技行业乃至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根据伯南克(1983)的观点,银行倒闭是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大萧条)的原因,这涉及到银行的另一个核心职能,即选择合格的借款人,向其发放贷款并对其进行监管。一旦银行破产,这种选择和监督技能就无法发挥作用,借款人的金融交易成本增加(体现为信用利差增加),借款人难以获得信贷,投资和消费下降,总需求减少,经济衰退加剧。

硅谷银行的倒闭会造成上述问题。硅谷银行在美国高科技初创企业投融资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50%。它是硅谷创投圈里的金融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硅谷银行与全球60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和120家私募基金有业务往来,VC/PE和科技型企业一般都在硅谷银行有账户。硅谷银行倒闭会加剧科技医疗行业的融资困难,对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这场全球银行业危机将使审慎的银行对资产扩张持谨慎态度,中小银行将减少信贷投放,减少风险资产配置,从而降低总需求,拖累全球经济。

第四,政策会有怎样的反应?美联储会因为银行业危机恶化而放缓加息步伐吗?即使美联储放缓加息,也不是因为银行业危机。2020年疫情恐慌期间的市场操作证明了美联储有能力通过创造各种流动性工具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而这次的快速救援也说明了它是有备而来。因此,联邦基金利率只需要用来维持物价稳定和就业。正如2022年英国央行在养老金危机中所做的那样,美联储可以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加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美联储放缓加息,更可能的原因是银行业危机导致经济衰退的概率在上升。

这一轮银行危机更深层次的影响应该是在金融监管方向。尽管美国财长耶伦强调,这一救助计划只救储户,不救银行(股东和债权人),但扩大存款保险覆盖面本身就造成了道德风险。毕竟,银行事先没有支付相应的保费,更不用说美联储的BTFP工具也让缺乏审慎风险管理的银行避免了资产出售的风险。这种抄底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纪律。正如伯南克(2013)所说,短期金融危机救助将以长期金融体系不稳定为代价,因为金融机构不为其过度冒险行为承担后果。但伯南克(2013)也表示,道德风险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审慎监管,将金融危机的概率降到最低,从而降低道德风险的影响。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已经大大加强,包括2010年的《巴塞尔协议ⅲ》和美国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目标都是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但硅谷银行事件表明,一方面,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出现了严重失误,监管部门没有实施有效监管;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放松(而不是美联储加息)也埋下了这场危机的种子。

虽然前所未有的快速加息对金融市场是一个考验,但利率风险是银行最常见的风险,银行通常会利用利率衍生品来对冲相关风险。然而,硅谷银行持有1200亿证券资产,却只做面值5.5亿美元的衍生品。如果监管要求硅谷银行定期进行银行压力测试,相关风险不可能累积到这种程度。事实上,2010年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进行年度压力测试。但随着经济复苏和银行监管成本过高的游说,2018年美国通过了《促进经济增长、放松监管要求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法案》,放宽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并将压力测试的门槛提高到2500亿美元(注2)。硅谷银行倒闭前是2200亿美元。此外,由于资产规模较小,硅谷银行不需要满足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本比率(NSFR)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硅谷银行经历了存款资产的快速扩张(2021年底的存款约为2019年底的3倍)和快速收缩(2022年下降9%)后,未能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以应对存款外流的持续风险。

此轮银行业危机表明,仅关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不足以维护金融稳定,现有的审慎监管工具仍然存在缺陷。首先,现有的银行监管框架降低了中小银行的合规成本,但风险爆发后,监管部门不得不无所不用其极,破坏了市场纪律,形成道德风险,为下一次危机埋下了伏笔。其次,对大型银行的审慎监管要求也值得反思。瑞士瑞信银行符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事实上,基于现有的压力测试,其流动性覆盖率足以应对压力期内持续1个月以上的大量资金流出。然而,这仍然低估了市场恐慌的程度和资本外流的速度。压力测试需要重新考虑,风险传递渠道也应包括在内。

总体而言,可以预测,此轮银行业危机将推动美国的金融监管再次进入紧缩周期,中型银行很可能面临更高的监管要求。

动词 (verb的缩写)这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虽然硅谷银行危机没有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但它对中国的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回报率明显低于美国同行,相当一部分不良资产不计入不良,可视为“未实现损失”。如果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将进一步积累。虽然国内没有类似硅谷的专注于服务某个行业的银行,但很多中小银行长期扎根于区域经济,资产高度集中于行业,行业内的风险最终会成为银行的压力。比如,随着低碳经济转型,高碳行业集中地区的城商行资产问题会逐渐暴露。同时,硅谷银行事件也说明,即使是高增长潜力的行业也处于下行周期,这也可能给银行带来很大压力。我国绿色贷款和普惠贷款增速远超平均贷款增速,但如果不以价格信号为导向,最终可能会拖累银行。

其次,中小银行的风险可能通过金融风险传染演变为金融危机,需要有效的审慎监管和政策工具来防范系统性风险。我国金融监管长期以来监管过度、监管过度,缺乏审慎监管的工具和手段。从硅谷银行事件到救助瑞士瑞信银行的演变证明,人们对金融风险传染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现有的风险监控指标和监管要求还未能有效防范风险传染。虽然中国从未发生过全面的金融危机,但历史上发生过多次银行挤兑。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的风险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监管部门应重视银行压力测试,尤其是能够模拟金融风险传染的宏观审慎压力测试,构建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丰富审慎政策工具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在金融稳定法框架下,建立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金融安全网,防范道德风险。美国监管当局在此轮危机中的救助计划在国际上争议较大,这也将影响美国乃至世界未来的金融监管改革。建立金融风险处置的应对预案和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有助于打破“大而不倒”和政府的预期,降低道德风险。同时,要充分发挥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作用,避免将风险处置过程中的损失和成本转嫁给公共基金。

备注:1。Erica Jiang、Gregor Matvos、Tomasz Piskorski和Amit Seru (2023)。2023年的货币紧缩和美国银行脆弱性:市值损失和无担保储户挤兑?

2.硅谷银行的格雷格·贝克尔是此次放松管制的重要游说者之一。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