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攻略

为什么其它脊椎动物不停进化出"蛇" 哺乳动物却没有

发布时间:2024-09-03 10:17:00
广告 X
0.1折手游盒子

0.1折手游盒子

精品手游,真实折扣,省钱好玩,全部0.1折起!

iOS地址  官网下载

蛇这种没有四肢,靠肚皮行走的动物群体,在我们看来好像不是很方便,但其实这些动物相当灵活,它们仅靠蛇形这一种形态就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中。

蛇的种类繁多,它们适应地面到地下,再到水下,再到树上,甚至是飞行,蛇类无所不能,而它们的身体只是做了一些简单地调整而已,就能适应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蛇形通常描述没有四肢且呈现细长形态的动物,如果我们把蛇形动物当作蛇的话,那么几乎所有类群的脊椎动物都在不停独立进化出蛇,只有一种除外,那就是哺乳动物。

鱼类有黄鳝、鳗鱼等呈现蛇形动物,两栖类有蚓螈,而常规的蛇属于爬行类——这是最喜欢出现蛇形的群体,仅有鳞目就至少独立进化了26次蛇形。

很多人可能会说,鸟类中不也没有像蛇一样的物种存在吗?其实鸟类可以视为爬行动物,但是哺乳类不行。所以,整个脊椎动物大家庭里,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哺乳类没有进化出蛇形动物,披着皮毛的蛇,想想画面太美了。

那么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哺乳动物没有进化出蛇形的物种呢?

在进入主题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一点,蛇形脊椎动物全部都被认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失去四肢或者鱼鳍的,它们的祖先都是“正常的”动物。

哺乳动物是否有失去四肢的压力?哺乳动物肯定是有失去四肢的压力的,因为根据蛇类失去四肢的进化假设,哺乳动物也在经历同样的事情。

目前主要有两个假设来解释蛇如何失去四肢的:一个是爬行动物从陆地进入了水中,为了减少四肢制造的阻力,他们逐渐退化了四肢,并在之后辐射到了陆地。

另外一个假设也是为了减少阻力,不过并不是进入了水中,而是为了在泥巴中挖洞,爬行动物用身体挖洞,并失去四肢以减少在洞中活动时的阻力。

我们很难说具体哪一种解释才是正确的,或许这两种不同的情况都会制造出不需要四肢的蛇形动物。

很明显,哺乳动物也在这两种环境下谋生活。

挖洞的哺乳动物就别提了,哺乳动物天生就是挖洞选手,但没有哺乳动物会用身体去挖,而是靠四肢;同时随着恐龙的灭绝,哺乳动物也一次次尝试进入水中,但即便海洋哺乳动物也没有一种选择失去四肢,它们最多是选择退化掉后肢,而保留前肢(变成了鳍状)。

另外,虽然哺乳动物是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灭绝-6500万年前)后崛起并逐渐辐射到各种生态位中,看似进化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实际上哺乳动物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远,至少有2亿年历史,和恐龙出现的时间差不多。换句话说,哺乳动物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进化出各种形态才是,但是相当实用的蛇形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1 2 下一页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