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现在去造车,脑子进水了?”

发布时间:2024-12-17 07:36:54

“现在这种情况去造车,岂不是脑子进水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在说到新能源车造车格局时,这样说道。

这样的回答不禁让人疑惑。因为就在一年前,吉祥航空的母公司均瑶集团曾发布智能出行科技品牌“吉祥汽车”,并在年初的发布会上展示了产品理念和车型宣传图。如今,距离发布会不足一年,均瑶集团就对入局造车的态度产生如此大的转变,着实让人惊讶一番。

不过,要是联系起今年新能源车市的惨状,也便能理解均瑶集团对造车所产生的态度转变。

从年初的高合、威马,到近期的哪吒、极越,它们先后传出欠薪,停工停产甚至公司倒闭的消息,这不仅让员工、车主和供应商们人心惶惶,也让整个车市的神经随之紧绷。

如果把时间线往回拉四年,更是有接近20家新势力车企已经倒闭。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包括拜腾、赛麟、博郡、游侠、云度、雷丁、天际、奇点等新势力车企相继出局。

可见,随着新能源车淘汰赛进行得如火如荼,伴随着头部车企风光无限的是被淘汰者的失魂落魄,当两者同时交织在这个波诡云谲的2024年,难免让再想入局的企业多掂量掂量。

谁是最后上车的人

去年11月,均瑶集团宣布造车,并在今年1月16日的首次空中发布会上展示了产品理念和车型宣传图。

紧接着,今年1月26日,均瑶集团紧锣密鼓地公布了该品牌首款车型“吉祥 AIR”的外观设计。官方表示:“新车名字有两层含义:代表吉祥汽车会将航空级服务标准和品质延伸至地面”;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通出行的每一个环节,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一站式出行服务。

此举让本以为要跨界造车的均瑶集团,坐实了以身入局的消息。

除了均瑶集团之外,决定造车1000天之后的小米汽车也在年初迎来上市交付。另外,像互为也完成了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扩充,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先后到来......

可见,近些年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尖,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哪怕到了2024年,依然有非常高的热度。

然而,为何一年过去,让均瑶集团对造车有了如此大的态度转变?那就不得不从今年车市上发生的事说起。

首先便是年初高合汽车的平地一声雷。

2月18日,高合汽车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 6 个月。在高合方面解释为品牌战略调整,进行门店搬迁的声音在,高合汽车申请破产,把悲伤留给了1万多名车主。

威马汽车紧随其后地传出烧光410亿、多名高管被查的消息,再度让十多万车主的权益保障成为一纸空谈,消费者开始警惕起来,“以后买车要看品牌,不然很可能面临售后无门、卖车无价”等此类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紧接着,迎来十周年的哪吒汽车,被欠薪风波冲散了生日的喜悦,昔日新势力销冠,沦落至此令人唏嘘。当市场对哪吒汽车的热议还未消散,极越汽车所谓的“创业2.0阶段”的裁员、停薪和品牌停摆的消息引爆网络,极越女主播刷到公司倒闭弹幕时的反应成为网络名场面。

也许是上述新势力车企的倒闭,让均瑶集团看到入局造车的创业之艰难,才生了变化。

因此,才有了开篇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接受采访时,说出“现在这种情况去造车,岂不是脑子进水了?”这一席话。同时,王均豪表示,“均瑶提供营销、研发开展轻资产运作,设计具有航空元素的产品,之后委托车企生产。”

均瑶集团被坐实了的入局造车,再度变回了跨界造车。

显然,起初许多企业看中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选择跨界造车,尤其是那些在传统行业中面临困境的企业,转投新能源汽车行业被视为一个具有“出路”的选择‌。

然而,造车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新进入者需要面对诸多挑战。许多新进入者的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这使得他们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新能源赛道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新势力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进一步增加了造车的难度。

此时的均瑶集团果断收回造车的野心,也是明智之举。

同时,那些依然想凿开造车之门的企业,在看完诸多新势力企业暴雷的惊闻后,同样会再做打算。毕竟淘汰赛水深火热,风光者寡而失意者众,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调侃的那句“想害人就让他去造车”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下一个会是谁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的话,你会发现新能源车市场的现状看起来非常奇怪。伴随着被淘汰者失魂落魄的是头部车企风光无限。

究竟有多风光?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34.5万辆和112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5.6%。同时,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150万辆,当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2.3%,较去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突破50%。

基于前11月的表现,更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12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延续势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接近1300万辆,超出年初预期......这些向好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仍在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还在持续提升。

这些积极的数据和乐观的趋势,除去被淘汰者的“负作用”,是头部企业撑起来的。

首先是比亚迪们的销量起飞。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比亚迪全年累计销量超过374万辆,同比增长67%。至此,比亚迪已提前一个月完成了2024年20%增长的销量目标。此外,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来看,比亚迪更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家年度销量超过4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而像“蔚小理”则是建立起了独特的品牌标签,并实现了品牌扩张--蔚来孵化出第二品牌乐道,并将孵化出第三品牌萤火虫;小鹏孵化出MONA;理想也被曝出将孵化第二品牌。

另外,后发制人的小米汽车也实现了阶段性成就。

凭借雷军的个人魅力和小米SU7的产品亮点,小米SU7自从4月交付至今累计销量超过11万辆。其中,11月小米SU7凭借2.3万辆的成绩,已经成为11月国产造车新势力轿车榜第一名,并且与第二名拉开了超过1万辆的巨大差距。

这样现象级的表现也让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能限制小米SU7的只有产能了。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第二款车型正式登陆工信部,新车命名为小米YU7,定位中大型SUV,正式上市时间预计为明年6月,届时或将再度引起行业震动。

此外,华为也完成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的“四界”部署。像它们中的问界已经打响名声,成为业界重点讨论的对象,该品牌旗下车型竞争力十分可观。

其中,问界新M7销量破17万锁定2024年销量冠军;问界M9自去年12月发布以来,累计大定已突破18万台,成为中国豪华车销量冠军,11月销售1.6万辆,超过BBA全系车型,成为30万以上的销冠车型。

从产品销量到舆论流量,在它们身上,丝毫看不出新能源车市场淘汰赛的水深火热。

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它们身下踩着的,正是高合、威马和极越们。同时,谁也不能猜到下一家倒闭的是哪一家企业,它们之外的大部分企业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安全的。因此,不仅是均瑶集团收起了造车的野心,甚至连苹果都直接放弃了造车业务。

遥想2018年,那一年是被市场公认新能源汽车造车元年。在政策补贴的主导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超过50家。时间来到2024年,随着市场淘汰赛的进行,新势力造车品牌仅剩下20家左右。那么,明年的这个时候,又有谁会成为下一批的淘汰者呢?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