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哪些大事发生?
小鹏MONA M03第50000辆整车下线
12月27日,小鹏汽车宣布,MONA M03车型上市4个月累计下线50000台,持续刷新新势力纯电下线速度记录。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官方表示,目前工厂生产正全力提速,可做到平均每 72 秒下线一台新车。此前,在本月中旬,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称,小鹏MONA M03上市后连续三个月交付破万,交付周期也从最长的13-17周已经缩短到7-11周,最近可以稳定在每周交付4000辆。
据悉,M03是小鹏汽车第二品牌MONA推出的首款车型,于8月27日上市,于9月开启交付,售价11.98万-15.58万元。据官方数据,MONA M03上市52分钟大定突破10000辆,上市48小时大定超30000辆。
具体来看,小鹏MONA M03的长宽高分别为4780mm*1896mm*1445mm,整体宽高比1.31,轴距2815mm,最小转弯半径5.3m,号称“同级领先”;拥有0.194的风阻系数,为全球风阻最低的量产纯电掀背轿车。
外观方面,该车采用了十分年轻化的设计风格,前脸“回旋镖”样式的大灯组极具辨识度,并且在前包围下方还配备了封闭式进气格栅。车侧方面,该车的过渡圆润饱满,视觉效果相当舒展流畅。尾灯组样式与前脸大灯遥相呼应,点亮效果十分出色。
内饰方面,小鹏MONA M03配备了15.6英寸中控大屏,车机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16GB内存,拥有全栈自研车机系统,支持360度全景影像和3D感知渲染地图。
智驾方面,小鹏MONA M03有标准版和Max两个版本:标配20 智能感知硬件,2 毫米波雷达和12超声波雷达 7 摄像头,拥有L2级智驾能力,可以实现智能巡航辅助、自动泊车辅助、前后碰撞预警、紧急制动、左右碰撞辅助、车道偏离提醒及纠偏、并线辅助等多项功能。
动力方面,该车提供两种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40kW和160kW,电池提供51.8/62.2kWh两种磷酸铁锂电池,续航515~620km。
盖世点评:MONA M03承载着小鹏顺利进入下沉市场的期待,MONA M03交付量也备受关注。
智己汽车完成94亿元B轮融资
12月25日,智己汽车宣布,顺利完成B1轮股权融资,整体B轮融资共募集资金94亿元。
本轮融资由国有投资机构和市场化投资机构继续加持,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数字智能底盘、线控转向、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的推出。
图片来源:智己汽车
目前,智己汽车的产品线包括L6、LS6、L7、LS7四款纯电车型,涵盖轿车、SUV、轿跑SUV等多种品类。面对行业内卷,品牌不断加快创新研发地投入,以及新车推进力度。
企业官方资料显示,2025年,将推出2款纯电和2款增程,共计4款全新产品,进军更大市场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增程车型的加入,以及前瞻创新技术的不断渗透,将会对智己汽车未来的销量提升带来助力。
12月23日,智己汽车宣布公司新车交付量现已达到 10 万辆,旗下车型11月销量突破万台大关,并在12月份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资本注入、技术加码,叠加价格优势呈现,叠加上汽集团的加持,期待后续会有新的转变。
盖世点评: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获得资金支持,可以看出资本和市场对智己的认可。
本田日产官宣合并!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12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启动合并谈判。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两家公司将讨论将业务合并为一家控股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6月签署最终协议,并计划于2026年8月完成合并。合并后,新控股公司将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的汽车制造商。
根据谅解备忘录的内容,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成立的新控股公司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而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将于2026年8月各自进行私有化。
规模较大的本田汽车将提名合并后实体的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合并后的集团营收有望实现30万亿日元(1,914亿美元),营业利润超过3万亿日元。
在新闻发布会上,本田汽车首席执行官Mibe Toshihiro表示,两家公司需要更大的规模来参与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新技术的开发。全面的业务整合将给两家公司带来“在当前合作框架下不可能实现的优势”。
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koto Uchida表示:“本田和日产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整合,并将研究两家公司在广泛领域创造显著的协同效应。我们预计,如果这次整合取得成果,我们将能够为更广泛的客户群提供更大的价值。”
与此同时,日产汽车的战略合作伙伴三菱汽车也将考虑加入合并的可能性,并将于2025年1月底做出决定。
三菱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akao Kato表示:“在汽车行业变革的时代,日产和本田之间关于业务整合的考虑将加速协同效应的最大化,也将为与三菱汽车的合作业务带来高价值。为了实现协同效应并充分利用每家公司的优势,我们还将研究最佳合作形式。”
在当前全球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迅猛转变中,这三家日本公司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生存威胁。在中国市场,由于国产电动汽车的人气飙升,迫使外国品牌为生存而战,而在华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则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本田和日产都不得不在中国削减人员和产量,而三菱汽车则几乎完全退出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与此同时,在北美市场,由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的反弹,让日产汽车处于不利地位,而作为混合动力技术先驱的丰田汽车则获得了可喜的提振。日产错过了这个机会之窗,因为其老旧的产品阵容没有吸引人的混合动力车选择,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也不明显。
由于在中国和美国的惨淡销售导致收入的大幅下降,日产汽车被迫宣布裁员、削减产能,并将其年利润预期下调了70%。对日产来说,与本田的合并可能会带来提振。
具体来看,本田和日产的整合将在多个方面实现协同效应。第一是能迅速开发电气化和软件集成,以保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是通过整合双方的生产制造系统,实现规模化优势,据悉,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正考虑在彼此的工厂生产汽车,本田将考虑向日产汽车供应混合动力汽车,以及联合使用日产汽车在英国的汽车组装工厂,因为本田汽车目前在欧洲只有发动机和摩托车工厂。第三是通过运营效率提升实现成本协同,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受中国等核心市场销量和营收持续下滑的影响,两家车企未来几年的资本开支都有困难,进行合并可以有效的削减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盖世点评:“分久必合”。面对新能源电动汽车“新物种”冲击,日系车“抱团取暖”似乎在意料之中。只是能否实现“1 1>2”,还需要时间验证。
丰田将在中国建立雷克萨斯电动汽车工厂
据外媒报道,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计划在上海建造一家电动汽车工厂。据悉,该工厂将主要生产其豪华品牌雷克萨斯(Lexus)的电动车型。
日经新闻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丰田汽车上海新工厂计划在2027年前后开始投产。不同于以往的合资模式,这家新工厂将独立运营。
日本广播协会(NHK)表示,丰田汽车希望其在华新工厂的建设能帮助该公司提高在中国市场的销量。
同时,丰田汽车希望能够获得与特斯拉在中国所享有的类似待遇,包括税收减免、土地授予以及(不需要通过合资伙伴)直接拥有和控制中国工厂的政策支持。
针对上述报道,丰田汽车拒绝置评。
图片来源:丰田汽车
得益于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主导地位,中国去年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相比之下,日本车企因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失去了优势。
目前,丰田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有所下降,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也是如此,而中国汽车制造商一直在稳步上升。路透社今年11月份报道称,丰田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的汽车年产量至少达到250万辆,以期夺回中国汽车市场的份额。
作为上述战略的一部分,丰田汽车在中国推出了丰田bZ3X电动SUV,这款车型的起售价颇具竞争力,为13,800美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
盖世点评:丰田此举顺应全球汽车电动化趋势,既有利于丰田在华拓展新能源版图,提升品牌影响力,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高端电动化的选择,同时也将加剧国内豪华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促使行业不断创新升级。
朱江明:2025年,零跑要这么干!
12月24日,零跑汽车成立9周年之际,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对2024年做了复盘,并对2025年进行了展望。
他表示,“2024是零跑丰收的一年”,零跑汽车经营愈发稳健,现金流持续为正并向好发展。同时,全年销量近30万辆,超额完成年度25万辆的既定目标。
今年第51周度销量显示,零跑汽车以1.03万辆仅次于理想,稳居新势力周度销量榜单第二名,12月销量有望再度创新高。
2024年,零跑汽车发布了EAP3.0技术架构,并迅速应用于C系列新品,实现了月度销量的持续突破,从万辆迈入4万辆的新阶段。同时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快速落地,T03、C10等相关车型已在欧洲市场相继上市。今年其海外0.8-1.2万辆的年交付目标也有望实现。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曾指出,零跑C系列车型凭借空间大、性价比高、无续航焦虑等优势,在15万元级市场不断扩大规模。
不过,朱江明警示道,“我们离成功还很远!”他强调,未来三年至关重要,零跑汽车已经进入了决赛圈,竞争对手不再仅仅是新势力,而是真正的世界级的主流品牌。“市场环境的变化依然非常剧烈,需要我们有更强的自身能力、更敏捷的反应速度才有可能真正达成目标”。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对于2025年,朱江明指出零跑汽车有四大工作要点:一是提升品牌价值;二是技术创新、技术降本,“保持在技术层面的领先性是零跑的安身立命之本”;三是保质保量打造爆品;四是加速国际化。
明年,零跑汽车计划发布LEAP 3.5架构,基于该架构打造的全新B系列也将上市交付。
对于零跑汽车明年的市场表现,业内较为看好。开源证券分析师对零跑汽车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在手订单饱满,B平台车型在性价比和智能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零跑汽车2025年将保持40%以上的同期增长,销量规模达到40万辆。
盖世点评:目前为止,零跑汽车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