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大力出奇迹”,2025年继续?

发布时间:2025-01-15 08:37:04

“上涨复下落/倏来又忽去/生生和死死/永恒的潮汐!”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引用歌德的《浮士德》诗句,并向以激烈的思想冲突激发强大力量的学者致敬,歌德的自白中蕴含着轮换韵律本身的节拍。

而对于而刚结束“卷”的2024年车市,且碰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冲突和内外煎熬可谓绝对激烈,但是,这也激发出中国品牌的强大内生性力量。

“2025年的市场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我甚至大胆预测价格战会从1月开始点燃。”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最近又发表意见。

不幸被何小鹏言中,不过,算算账,极致“內卷”的2024车市销量却是增长不少,乘联会的数据表明,批发销量达到了2719.1万辆。

这其中,有个大多数人一直忽视的因素。除了购置税减半政策,汽车行业没有哪个政策能像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这样,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

还有,从年头到年尾都在讲的“油电同权”,这就又重回到那个问题,都2025年了,为什么车市还需要政策的拯救?

政策“大力出奇迹”

对于2024年的车市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卷”。

不过,四季度车市一开始情况就非常好,这一点从10月纯电动车销量情况就可以看到,多款车都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销售纪录,特别是一些入门级或者10万元左右的纯电动车更是如此。

购车需求持续释放,使得接下来的两个月车市热度不减,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实现增长,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4.1万辆和30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和12.3%。1~12月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84.8万辆和27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和6.3%。

而从4月份才开始实行的“以旧换新”政策,继8月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着最高2万元的置换补贴而来,截至12月13日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即有超过520万车主将实现开新车的梦。其中报废更新超251万辆,置换更新超272万辆。政策发挥出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这个政策,就是去年4月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报废并新购置新能源车/燃油车分别补贴10000元/7000元。不过,效果没起来,截至6月底,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不足20万份。

但是,8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后,补贴提高到2万元和1.5万元,这仿佛打开了一道放水闸。

10月的一场发布会上,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实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一口办理”,累计访问用户已经超5000万个,访问次数超3.3亿次,已有超过230万名计划申请补贴的消费者在平台上完成登记注册。

现在,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更是超过了650万辆。这是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的。

此外,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从去年6月开始,连续7个月超过50%,全年国内零售量达1100万辆。

从生产端补贴改成消费端补贴,国家和地方奖励叠加起来,一台10万元的新能源车可以打7折。一台纯电微车,原本价格可能就3~4万元,再拿点补贴,就感觉“不要钱似的”。这对于可能贵2000块钱就会改变想法的潜在消费者来说,诱惑力巨大,助推了纯电动车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10月份的榜单中,前十强车型有7款都是10万元左右或者售价更低的入门车。在纯电前40名中,有6款“剁椒鱼头”车型进入到了榜单。四季度的数据还没出来,但零售市场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意料,包括新能源的渗透率,消费刺激作用明显。

另外,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近九成经销商认为“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经销商的新车库存持续下降。

结合另一组数据,去年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1.8%,同比下降8.6%。可见,“以旧换新”政策对摇摇欲坠的经销商体系起到明显的缓解和帮扶作用。

问题在于,行业人士发现,以旧换新政策,惠及的车型基本都在10万元及以下。这对于一些本该淘汰的车型,反而是种死灰复燃般的救助。所以,某合资品牌CEO也呼吁和建议,应该考虑按照车价的比例和最高限额来执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才更加合理

另外,如果今年继续延续补贴政策,车市这种内在的透支还能支撑多久呢?

“现代(2023年)在全球卖600多万台车,但它的效益很高,去年我们汽车全行业有600亿利润,但这里边有好多水分,还有大量的国家补贴,国际上那些评价机构给中国车评分肯定是低的。”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于价格战和补贴的作用,做出如此对比。

而根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披露的数据,其2023年净利润达到12.2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0.126亿元),同比增长53.7%。一家企业的利润,抵得上我们一个行业的利润,这笔账真得好好算算。

我们知道,“以旧换新”这笔钱从财政部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国债当中支付。国家背书,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当然是从整体经济盘子的角度考虑汽车行业,也就是说汽车虽然只占国民经济的6%,但拉动经济的重要性超过这个比例。

而从宏观层面考虑,欧美对中国新能源采取深沟高垒的做法,影响将趋于长期化。出于对冲这种影响,扩大内需的考虑,也意味着补贴力度不会降,预计至少会延续到2025年底。

但是,这对于价格战打了两年的汽车行业来说,如果有更多的延续政策和新政策出台,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增量吗?

“油电同权”浮出水面

“建议取消新能源补贴。”这个获得高赞的网友评论,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与“以旧换新”一体两面的“油电同权”问题。

12月初,网上热传一份关于海南省对新能源汽车征收养路费的“文件”。“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从流量层面来看,为何临近年底“油电同权”却呼声四起呢?

实际上,从去年6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讲出“同权!油电同权!你说新能源汽车占有率都达到50%,还要怎么支持新能源车呢?”这个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情况下,汽车行业的不合理现象,引起行业关注。

一个重要的数据是,去年7月份开始,新能源车在国内的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了50%。紧接着,11月又创下新能源年度产销量破1000万辆的新纪录。

到了11月中下旬,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重庆一个论坛上,提到“继续挖掘内燃机价值”、“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再次推动了“油电同权”的热议。

实际上,相对于较为活跃的新能源车主群体,还有媒体热炒的主流信息,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燃油车车主群体仿佛隐形,而且,如果只看网上言论,燃油车似乎都快绝种了。但“冷冰冰”的数据,却最具有说服力。用户对燃油车或者是“带发动机车型”需求,是真实存在的。

去年前10月,燃油车在乘用车市场需求份额仍占据着48%的份额,几乎与新能源并驾齐驱,占据着半壁江山。而且从某些车企比如奇瑞来说,燃油车的销售占比还是达到了76~77%的。

毋庸置疑的是,燃油车的市场需求实际上是被严重低估了;车市中接近一半潜在用户,都希望“油电同权”,在购买燃油车时获得与电动车同等的权益。

实际上,价格战卷的是什么?“油电同权”呼声唤起的正是这些“沉默大多数”的内心需求。“我们燃油车车主在补贴新能源车车主,但收获的却是网上流量对我们的攻击与妖魔化。”不少燃油车车主对于被网络塑造成“守旧”“落后”的代表愤愤不平。

实际上,这么多年下来,新能源车型一直在讨巧卖乖,扮演着“弱者”的角色,博取同情,换句话说,有点“扮猪吃老虎”。

仅仅免购置税这一项,就让燃油车用户在购车时比包括纯电、插混、增程在内的新能源车用户,缴纳了更多税收,在日常使用环节,加油也比加电要多交税。

实际上,目前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电动车业务,除了特斯拉,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目前似乎只有理想。而到年底,随着像高合、哪吒这样越来越多新势力倒下,新能源企业要盈利显得“太难了”。

所以,年中来盘点就要回到那个问题,“油电同权”能不能得到解决?

我们知道,真实的世界是复杂的,解决之道“若烹小鲜”,很难一刀切。不少纯电品牌要么靠资本市场融资来活下去,比如蔚来,亏了1000多亿元了,什么时候能回本?另外的,要么靠集团内的燃油车利润来补贴生存下去。

现实往往很残酷。真要实现“油电同权”,恐怕还是得循序渐进。被“唱衰”的燃油车,毕竟仍旧是盈利大户,更是汽车产业上下游供应链所赖以生存的关键。不能因为发展新能源是国家战略,就不顾全大局。

熬了又熬?

2024年,我们站在“浪潮将至”的门前。2025年,AI所引领的技术浪潮即将开始。君不见,CES上英伟达黄仁勋的发布,如何地规模空前?

“熬”过2024年的汽车行业没有停步,2025年甚至从元旦那天就开始卷,价格战继续。虽然车企们迫切地想知道,熬到什么时候(忍受低毛利率或亏损)是个头,但很明显,2025年并非竞争终局。

1月8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两新”政策实施以来,汽车、家电消费品销售向好,汽车以旧换新中,购换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过60%。

只是,“油电同权”的问题似乎还是会被搁置,以燃油为主的合资企业依然在市场份额和舆论上都处于弱势。然而,一个市场的活力,在于一个健康的生态,就像森林,不能只有同一种树,也必须有灌木、野草等等。

1~11月中国品牌市占率65%,就快要触及此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的70%,估计也就几个月的事。

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王传福还说,合资品牌的份额未来3~5年将仅剩10%,那么,如果合资品牌如果到后来无法留在中国,这个汽车圈的生态能算是健康的吗?

前些天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访谈时也说了句公道话,“外国车企在中国赚了钱,但留下得更多,他们做了很多本地化的工作,包括人才、供应链、法规的本地化,这些本地化支持了我们本土企业的成长,我们的质量、成本、人员的素质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换句话说,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还是应该给。要宽容,不能搞“零和游戏”,不能搞你死我活。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再者,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合资品牌一旦离开,也会损及我们对前沿市场的敏感和跟进能力。

还有一点是,乘联会预计,2025年国内车市零售234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增长20%,渗透率57%,“2025年的以旧换新基本保持2024年的补贴力度,粗略估计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总体补贴资金的需求估计要超过2000亿元,这将远超历史补贴峰值。因此,规范各地以旧换新补贴上限的意义很大。”

大众和保时捷都声称2026年会“重回中国”(重振往日辉煌)。

但2025年无缝连接的价格战,一时间让我们还看不出合资品牌能在短时间内扭转颓势。

有句话说得对,重要的是市场环境要公平。我们不能让这个市场失衡,2025应该回归常识,回归商业本质。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