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盖世汽车CEO周晓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基本情况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发布时间:2025-01-15 15:36:38

2025年1月14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上,盖世汽车CEO周晓莺指出,自主品牌的车型产品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品技术配置、新颖的外观造型,还有定价优势方面,非常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欢。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2030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维持在3,000万辆左右,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接近80%以上。周晓莺表示:“2030年的预测,我们给的还有点保守,可能3年就能完成这个目标,具体要看接下来这几年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更好地平衡这个点。”

盖世汽车CEO 周晓莺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中国乘用车市场基本情况

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交出了很好的成绩单。据中汽协数据,该年度,乘用车销量达到2756.3万辆,同比增长5.8%,且新能源和出口市场销量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长。

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大家一直很关注,外企也一直很关注。我们看产品,中国自主品牌提供的产品,客观上讲不单单是便宜,我们讲性价比,它的性能是第一位的,当然他们也给了足够的价格的吸引力,包括非常丰富的配置。

整个市场无疑受益于现在政策的推动,包括以旧换新的政策,包括地方报废更新政策,加速了现在更新换代的速度。另外新能源的基建,补能换电的生态体系也是燎原之势,不管去中国任何地方,包括新疆、西藏很多地方,开能源车都是畅通无比的。

聚焦出口市场,2024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销量共计496万辆,同比增长19.7%。出口前十大车企,第一位是奇瑞,出口114万辆,第二位是上汽,93万辆。大家知道,欧盟惩罚性关税提升之后,对我们在欧洲的出口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长安集团排在第三位,接下来就是吉利、长城、比亚迪、北汽。特斯拉2024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接下来是江淮和东风。整车累计出口前十大的车企,九位都是中国OEM。

2024年1-11月,自主品牌份额达到64.8%,12月份的数据我们还要进行一些核实,如果看1-11月份,自主车企累计销量1585万辆,同比上升21.9%。

在12月份和1月份,我们跟好几家Tier1全球的团队有开会,开会的核心议题是讲份额还可以上到多高,这会直接决定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和以后选择客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标准。

自主品牌的车型产品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良好的产品技术配置、新颖的外观造型,还有定价优势方面,非常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和消费者的喜欢。

从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来看,1-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077万辆,年终数据超过1200万台,同比增长37.2%,新能源的渗透率44.1%,这个数据远超我们五年前、七八年前国家的整体规划,一直在领跑。

在这中间,我们看到增程和插混的渗透率在提升,这和新能源下乡、以旧换新和渠道下沉是非常相关的。

混动这几年增长非常快,而且混动是非常适合欧洲市场的,从出口的角度上看大有可为。如果一项技术做得足够强,还是会有市场。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在混动和增程领域,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车企大量地投放产品。在所有新能源的品类里面只做纯电车型的应该只有蔚来汽车一家,其他基本上是混动、增程、纯电并举。

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态势

看上去成绩很好,但是水深火热。

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市场大概有78家车企、180多个品牌,现在品牌也有合并和整合,大概是这么多。如果从原来的产能规划布局上来看,大概整个年规划产能在5400万辆,包含油车,原来的基建。

而如果看2024年的数据,总量是2700多万辆,平均产能利用率勉强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产能一半是有用的,一半是无用的。这就会导致,原来可能月销5000辆算畅销车型,现在月销1万辆才能算畅销车型。

根据我们的统计,月销5000辆以下的有31家车企,接近半数。月销5万辆以上的车企中,合资和自主分别有14家。如果打开看,核心要看月销5万辆是由多少品牌构成的,这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单一品牌就是爆款策略,如果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可能就有些品牌好,有些品牌未必这么好。

如果从2024年乘用车产能利用率前十的车企情况,首先统计产能分布,再看产量和销量统一口径,产能利用率最高的是比亚迪,利用率96%,可以看到,比亚迪在2024年疯狂地建产能,包括国内和海外;第二是特斯拉,上海临港为主,它的利用率大概95%;第三是奇瑞,奇瑞近两年销量增长非常快,国内和海外都在齐头并进;第四是小米,利用率92%,大家知道,小米现在只在北京一厂和二厂规划产能,2024年最终的数据13万辆,今年他们对外讲的是30万辆,我们预计33万辆,可能武汉有一些借用的产能代工会把这个能力补起来。

另外北奔、理想等也都属于产能利用率相对比较高的,这里有一些企业在油车时代切到电车时代的切换过程,还有一些原因是产品投放有产品大年和节拍,这是我们暂时统计到的2024年产能利用率的情况。

价格战很难回避,2024年我们看到价格战是产业的主旋律。根据我们的统计,超过70个汽车品牌、330款车型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价格战,有的是终端优惠,有的是官降,有的甚至是买一送一。

主要诱因是车市和法规双重承压,这在2023年是比较明显的,因为有一个排放标准的切换,2024年最重要的是车市的压力,我们看油车的打折比例远高于电车,新能源车一上市就是底价,就是不赚钱的价,油车生产的时间早、周期长,设备的折旧和摊销出来之后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两个相叠加之后,9月份中国市场上首发新车车型51款,一天一款都不止,有一天甚至发了7款车,市场看新车不断地往前推,传统的车、早发的车压力就会变得特别大。

反过来二手车流通市场也有很大的问题,二手车的残值、流通的价值也在快速的降低,某种程度上手机可能3年没换,但是大家会觉得三年可以换车,这是在中国很奇怪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去欧洲,比如说德国,平均一辆车的保有年龄是10年、11年,还是耐用品,我们干成了快销品,不知道好还是不好,从实际情况上我们看问题会比较大。

当然也会带来很大的隐患,我们现在看到,如果不能成规模或者资金不能支持,消费者如果买了很多新品牌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上次有一家企业闪崩之后抖音里面的直播间马上车变成2万块钱,2万块钱没人敢买,车上智能化的能力太强用不了,这就变成很大的悖论,太过于依赖于生态的产品,如果生态支撑不起来,单点产品的价值很快失效,这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是我们对头部车企2025年的预测。拿出来一定会有争议,但是我们每个月会调整。

可以看到整个市场上如果包含出口和本土的在内,这个市场在2800万台总量,如果看前五,比亚迪2025年我们预测超500万,如果不出大的问题,同比会持续再往上。奇瑞因为今年IPO,从资本市场上需要有非常好的成绩,而且奇瑞在整个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两边在快速的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奇瑞会达到307万台,同比增长24%。

合资方面,是我们特别纠结的地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非常受益于合资公司在过去三四十年里在中国市场不断地投技术、产品和人才,我们确实能感受到现在合资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在中国市场有点被整不会了,比如说高端品牌能不能降价?不降价没有规模,如果降价就把原来的护城河打掉了,消费者未必买单。另外产品投放周期太快还是太慢,对于合资厂来讲,产品投放的节拍,怎么投放适配于中国市场的产品,现在有很大的困扰在里面。

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市场肯定是成熟市场,稳定持续的增长,核心还是在海外。我们预计在2030年市场的规模超过3000万辆,本轮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市占率有望突破80%,2030年数字我们给的还有点保守,看接下来这几年,可能3年就能完成这个目标,也要看是不是有其他的因素更好地平衡这个点。

关于盖世汽车

大家知道,我们盖世汽车和汽车产业有深度的连接,我们的核心使命是发现好公司、推广好技术、成就汽车人。很受益于我们核心的使命,做的每个业务模块,创新都是围绕着三个点做持续的拓展,从媒体到研究,从信息到数据,从数据到产品。

我们1月份将新上产业数据库,里面包含所有在中国建设的产能、品牌、核心的车型、电气化和智能化主要的配置、配置里面主要的供应商、配置占比等等,数据非常丰富。欢迎大家在1月底或是春节之后来了解或使用我们产业数据库。

配置是很重要的产品科技含量和价值度的体现,比如像比亚迪在整个中国的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核心供应链到底包括哪些,供应链里面的主要供应商主要配的数量,供应商又可以打开,他到底做哪些产品,产品里面配哪些热门的车型,受益于AI的发展,我们可以把非常多的数据关联起来,形成拓扑图,形成很好的连接。

其中还有关于产能、产量的预测,整车品牌车型的供应链,供应链里面有供应商,有产品库,产品库里面反过来配套给哪些车型,这些车型又归属什么品牌,归属哪些车企,形成比较完善的闭环。

2025年开始我们很多内容的输出都会基于数据库,数据库的调整,我们会快速的输出相应的内容在里面。

另外一点,我们现在因为也在开始做非常多的出海,包括2024年在慕尼黑设立新的公司,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企业走向全球化。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盖世汽车智库。过去多年的合作过程是试金石,我们知道哪些人他的优势能力,擅长在哪些点,我们把他们都邀请加入了盖世汽车智库,大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包括海外有遇到任何问题都欢迎和我们联系,我们能够在盖世汽车智库里面为您推荐更合适的专家,帮助大家更好地去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在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板块,我们现在也实质性地做了比较多的拓展。

具身智能,这一次在CES,英伟达专门提到AI,这是万亿级美元市场的赛道,低空经济大概不到1/10,汽车12万亿,但是产业链和我们智能电动的产业链相似度达到65%以上,需要算力,需要传感,需要感知,需要决策,在很多的产业链上是可以把能力复用到别的行业里面。

这次在美国CES参展,吉利去了很多人,不是核心看车,看的是AI应用,看的是没有规模化、产业化但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很好的包裹进来,不管是提升组织效率还是提升产业价值,或者找到更大的产品落点,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大家在思考的方向。包括前一段时间理想也专门做了AI talk,表明不只在车这个领域,也要往AI的产业方向看更多的延伸。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