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专访金先京:悦达起亚正出牌破局

发布时间:2025-02-12 07:39:16

沉寂多年后,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下称“悦达起亚”)开始逆势增长。2025年1月8日,悦达起亚晒出了成绩单:2024年累计销售248,259辆,同比增长49.2%。其中,2024年6月销量达20,655辆,同比增长32.7%,这是继其2020年11月后单月销量再次超2万辆。悦达起亚自2024年6月起单月销量连续破2万辆,12月销量达到24,058辆,同比增长28.1%。

此前,《汽车纵横》记者到总部位于江苏盐城的悦达起亚采访时参观了其第三工厂光伏项目。第三工厂拥有巨大的停车场,用于停放生产的新车,而车位上方铺满了光伏太阳能板。据工作人员介绍,第三工厂光伏项目已开始常态化运营,实现了清洁能源转换,节能环保效益非常好。据了解,2023年12月悦达起亚第二工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也开始并网发电。此项目装机容量为23.0MW,年平均发电量2368.93万度,每年可减少标准煤7142.32吨、二氧化硫2.39吨、氮氧化物3.60吨和二氧化碳19614.74吨。

《汽车纵横》记者还参观了悦达起亚第三工厂生产线。工厂生产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据工作人员介绍,第三工厂拥有2条完全独立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运输、焊接、涂胶、包边、检测100%实现自动化。目前,悦达起亚的工厂冲压车间有2条5400吨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焊接自动化率达到100%,涂装车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动机车间自动化程度超过70%。

参观后,悦达起亚副总经理、企划支援本部长金先京(KIM SUN KYOUNG)接受了《汽车纵横》记者专访。金先京是韩国人,2000年加入起亚,至今已有25个年头,是汽车行业的资深“老兵”。从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作为合资车企的缩影,悦达起亚正蓄力出牌破局。

悦达起亚副总经理、企划支援本部长金先京

托底牌池:全球化底色

近几年外界对悦达起亚在中国市场能撑多久的质疑声颇多。有人甚至质问,悦达起亚不要老拿其背后的“靠山”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销量第三大汽车集团说事。但不得不承认,悦达起亚的这个“靠山”的确不容小觑。目前,现代汽车集团旗下拥有现代汽车和起亚两家乘用车公司,其中前者主营现代品牌和高端品牌捷尼赛思,后者主营起亚品牌。

现代汽车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全球化车企。2024年,现代汽车集团总销量为7,231,278辆,第三次成为仅次于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2025年1月3日,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公布了2024年全球销售业绩:现代(含捷尼赛思)全球销售4,141,791辆,同比下降1.8%,其中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3,436,781辆,而在韩国本土市场销售705,010辆;起亚全球销售3,089,457辆,继2023年后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除特殊用途汽车6,086辆外,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2,543,361辆,而在韩国本土市场销售540,010辆。

从再往前两年的销量情况来看,2022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销售6,848,198辆,首次位居全球汽车集团销量TOP3,仅次于丰田汽车(销量1048.3万辆)和大众汽车(销量848.1万辆)。其中,现代全球销售3,944,579辆,同比增长1.4%,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3,255,695辆,同比增长2.9%;起亚全球销售2,903,619辆,同比增长4.6%,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2,362,551辆,同比增长5.4%,而在韩国本土市场销售541,068辆。金先京接受《汽车纵横》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汽车集团2000年时提出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没想到现在超越了这个目标,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销售超730万辆,再次成为仅次于丰田汽车(销量1120万辆)、大众汽车(销量920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其中,现代全球销售4,216,898辆,同比增长7%,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3,254,038辆,同比增长6.2%;起亚全球销售3,087,384辆,同比增长6.4%,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2,516,383辆,同比增长6.7%,在韩国本土市场销售563,660辆,同比增长4.6%。早在2014年,起亚全球年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达到3,038,552辆,其中在韩国以外市场销售2,573,352辆,在韩国本土市场销售465,200辆。

据了解,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总销量2008年突破5,000万辆,2016年突破1亿辆,2024年突破1.5亿辆。可见,其总体量已非同一般车企。

从全球化程度来看,《汽车纵横》记者大概计算了一下: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三年,现代汽车在韩国以外市场销量占比分别达到约82.54%、77.17%、82.98%,起亚汽车在韩国以外市场销量占比分别达到约81.37%、81.55%、82.32%。可以看出,除了现代汽车2023年外,近三年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在韩国以外市场销量占比均超过80%。其实,2014年起亚汽车在韩国以外市场销量占比就达到84.69%。

再来看看起亚。起亚前身为京城精密工业,创立于1944年,最初做自行车零部件,后生产自行车、摩托车,再后来开始制造汽车,是韩国首家汽车制造商,80年来全球累计汽车销量突破5,000万辆,并于2000年被并入现代汽车集团。金先京说:“现代和起亚两个大型汽车集团合并之后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包括研发、设计等都可以调用统一的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悦达起亚的前身是东风悦达起亚,2002年8月由东风汽车集团、江苏悦达集团和起亚三方正式组建,持股比例分别为25%、25%、50%,其中起亚占股最大,这在当时中国的合资车企中比较少见。2016年,东风悦达起亚销售65万辆,年销量达到巅峰,当时在中国乘用车企销量排名中位列第11名。但后来股权调整,2021年12月,东风汽车集团退出,江苏悦达集团收购了其所持25%股权。2022年5月,合资公司正式更名为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显然,起亚和现代都是具有高度全球化基因的企业,而这也是悦达起亚牌池的底色和依托。金先京说:“前沿的设计、可靠的品质、领先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始终是起亚在全球最鲜明的标签。广覆盖的全球市场规模、全球统一的供应链体系和造车标准、全球统一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更是起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

“起亚不依赖单一市场。”金先京表示,起亚在韩国本土、美国、欧洲以及中国、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国家或地区都拥有相当的产业规模;无论在哪个市场,起亚始终遵循全球统一的高品质造车标准,并通过模块化生产和全球化供应商体系,实现产品研发、制造、验证等全产业链全球统一。显然,悦达起亚也从中受益。

举牌抓手:内销 外销

“悦达起亚2024年前三季度销量超过2023年全年,全年销量达24.8万辆,同步增长49.2%,销量增幅稳居国内合资品牌第一。”金先京说,“起亚在中国市场已经触底反弹。”那么,悦达起亚触底反弹的抓手是什么呢?是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内外销齐头并进”发展战略。他说:“我们坚持内销和出口并行,坚持质量为先,它已成为我们现在反向增长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变,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行业竞争更趋激烈,而悦达起亚在此大势下却曾不进反退;同时,悦达起亚2022年重组后在内部进行了系列变革,以再出发和突围姿态,积极推进市场本土化和出口全球化发展。金先京说:“我们的出口正在快速增长阶段,内销外销同步增长,关键是企业的经营战略支撑,并通过内销、出口保证盈利,以支撑我们不断往前发展。”

在内销层面,悦达起亚健全体质,深耕本土化市场。

比如,在渠道方面,2023年以来,悦达起亚积极深化与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并以起亚全球统一的SI 2.0标准进行门店焕新。目前,悦达起亚与森那美、锦龙、上海智行、鑫汉马、鑫之杰、联合皇冠、蓝驰等大型经销商集团合作,在核心城市推进专营店的建设和运营;在重庆、武汉、济南、北京、上海等布局City Store城市展厅。2025年1月9日,悦达起亚与京东养车、天猫养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服务空白地级市的售后服务网络,以深化汽车售后服务体系等。

同时,悦达起亚加速服务数字化转型。2023年12月,在中国市场推出了Kia APP,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服务触点;在City Store推出数字化展厅;2022-2024年,悦达起亚陆续开发了智能客服系统、MS系统/远程诊断系统、CSI管理系统等。悦达起亚正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构建新的服务生态。

据官方数据,入华22年来,目前悦达起亚累计销售整车超650万辆,累计销售收入超6,300亿元,累计缴纳税收超524亿元,带动汽车零部件销售3,700亿元。

在外销层面,悦达起亚积极推进整车和发动机出口。悦达起亚盐城智造工厂已成为其全球生产和出口基地。金先京说:“我们将盐城智能工厂建设为起亚全球出口基地,以弥补起亚全球产能空缺,同时确保中国工厂的稳定运转。”据了解,目前悦达起亚在国内主要有三家工厂,并陆续进行了改造升级。第一工厂始建于2004年,设计年产能14万辆,后在2019年,起亚与华人运通达成战略合作,调整产能结构,对工厂进行了改造升级,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专门制造工厂。第二工厂2007年12月投产,设计年产能30万辆,2022年转变为全球出口基地,主要生产EV5、智跑、新e代福瑞迪、奕跑等车型产品。第三工厂2014年初投产,设计年产能45万辆,后来导入总部汽车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主要生产焕驰、新K3、新一代K5、索奈等车型产品。

在整车出口方面,2018年11月,悦达起亚在盐城大丰港装载400辆焕驰发往埃及,由此宣告其出口业务正式启动。2020年10月,在厄瓜多尔提供CKD组装技术,实现由技术输入到技术输出。2024年3月首批K5和EV5走出国门,同月首次通过中欧(亚)班列出口汽车,8月在盐城的工厂以一款EV5车下线举行了整车出口30万辆下线仪式。

金先京说:“目前我们已经构建起以EV5为代表的6款车型出口产品矩阵,出口至澳大利亚等全球76个国家。”据了解,除了EV5车型外,目前悦达起亚还有狮铂拓界、赛图斯、K5、索奈、焕驰等出口车型。2024年4月入门级SUV车型索奈上市,5月出口4,188辆。其实,狮铂拓界、赛图斯也是起亚的全球畅销车型,2024年起亚在全球销量最高的三款车型分别是狮铂拓界(销量587,717辆)、赛图斯(销量312,246辆)和索兰托(销量287,050辆)。

从2018年以来,悦达起亚出口量逐年增加,出口量在合资车企中排名前列。2024年,悦达起亚出口整车170,317辆,同比增长98%,占全年总销量约70%。目前,悦达起亚累计出口超36.4万辆。2025年,悦达起亚出口目标是18万辆,出口国家增至80余个。

与此同时,悦达起亚还推进发动机出口。2018年12月,悦达起亚首批288台发动机出口斯洛伐克。2024年,悦达起亚出口散件、发动机总成等共12.4万套。目前悦达起亚发动机出口累计超35万台。

“我们出口销售额累计突破47亿美元。”金先京说:“悦达起亚海内海外两‘开花’的经营业绩,源于我们不断整合起亚全球资源和紧抓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径,以高价值与高品质的产品服务消费者。这便是我们内外销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泉。”

金先京接受《汽车纵横》记者采访

路线抓手:燃油 纯电

2024年12月31日,起亚发布了其2024年度关键词,其中一个关键词是“油电并举”。目前,悦达起亚正两手抓:一手巩固燃油车产品阵地,一手推进电动化进程,油电双轨并行。金先京说:“我们出于战略判断,尽管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加速演变,但传统燃油车市场依然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我们现在采取燃油车和电车并行发展路线,特别是燃油车对我们全球出口有很大帮助。”

金先京说:“我们将持续稳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优势。”悦达起亚对燃油车进行升级焕新,2024年陆续推出了K3特别款、索奈、25款K5等车型。

据了解,悦达起亚构建起燃油车产品阵容,推出了赛图斯、狮铂拓界、嘉华、智跑、奕跑、索奈等MPV/SUV车型和新K3、K5、焕驰等轿车车型。

在新能源车方面,基于E-GMP全球纯电平台,起亚打造了EV家族,目前推出了EV3、EV6、EV5、EV9等新能源车型。据金先京介绍,针对中国用户需求,悦达起亚在国内推出了EV6、EV5两款纯电车型,尤其EV5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并销往全球的战略车型,并焕新升级了2025款EV5,推出了更具性价比的EV5长续航Light入门版和彰显设计美感的GT-Line版。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此消彼长态势,包括悦达起亚在内的合资企业被外界广泛质疑在电动化转型中迟缓。客观地说,合资企业有其苦衷: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不容轻易放弃。但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承受着巨大压力,因为合资企业受累于电动化转型步伐迟滞,在终端市场销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因此,2025年1月,有业内人士直言:“合资企业现在面临三座‘大山’:一是市场空间被挤压,二是转型升级偏慢,三是商品推出速度和商品的竞争力还有提升空间。”

其实,目前合资企业基本上都采取了油电并行的策略,以期稳步实现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切换。比如,一汽-大众坚持“油电共进”、“油电双智”发展战略;上汽大众坚持“油电同进”战略,提出了“油电同智”口号等。

从2024年销量看,部分合资企业的电动化转型已初见成效。比如,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2024年交付整车928,018辆,稳居燃油车市场前二,创历史新高,而一汽奥迪2024年销售611,088辆,其中国产燃油车销售550,136辆,占比达约90.0%;上汽大众2024年销售12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突破14.3万辆,占比约11.9%;上汽通用2024年销售673,007辆(含出口),其中新能源车销售104,905辆,占比约15.6%;一汽丰田2024年新车销售800,199辆,其中电动化车型销售384,612辆,占比约48.1%;广汽丰田2024年终端销售770,147辆,其中智能电混双擎车型销量实现强劲增长,占比达48%等。

从国内传统主流车企情况看,除比亚迪从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外,其他也几乎同时产销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根据2024年销量,《汽车纵横》记者计算了6家主流车企的新能源车和燃油车占比情况:上汽集团自主品牌销售240.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123.4万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51.2%,燃油车占比约48.8%;吉利控股集团销售333.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148.8万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44.6%,燃油车占比约55.4%;长安汽车销售2,683,798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734,615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27.4%,燃油车占比约72.6%;奇瑞集团销售2,603,916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583,569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22.4%,燃油车占比约77.6%;广汽集团销售200.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45.47万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22.7%,燃油车占比约77.3%;长城汽车销售1,233,292辆,其中新能源车销售321,795辆,即新能源车占比约26.1%,燃油车占比约73.9%等。

从上汽、吉利控股、长安、奇瑞、广汽、长城六家车企销量占比情况来看,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占比超过50%、吉利控股新能源车占比超过40%,其余4家车企新能源车占比均少于30%、燃油车占比均超过70%。从出口方面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汽车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57.4万辆,同比增长23.5%。

也就是说,传统燃料汽车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达到约78.1%。不过,无论国内主流传统车企还是合资企业,新能源车都在快速发展,销量增长迅速。比如,2024年奇瑞集团新能源车销售583,569辆,同比增长232.7%,燃油车销售2,020,347辆,同比增长18.4%,实现新能源车、燃油车赛道同步增长等。

2024年11月,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公开表示:“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发展合力。”尽管当时舆论对这一发言有不同解读,但抛开这一争论外,国内主流传统车企和包括悦达起亚在内的合资企业也的确是这样做的,既积极发展新能源车,也积极拓展传统燃油车市场,即实施油电并举策略。

“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迅猛,但燃油车市场也不会消亡,尤其在全球市场,燃油车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起亚将根据全球不同市场、不同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金先京坦言:“我们也在等待时机,并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

两张新牌:电动化 智能化

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性拐点,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行业大局。而合资车企普遍在电动化、智能化大势下行动有些迟缓,近年来受到巨大冲击就是明证。正如金先京所说:“国内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对智能驾驶和整个电动化有比较大的差异,国外明显比国内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会晚很多。”

合资车企曾作出战略误判的重要原因是,其背后的跨国车企通常是全球性公司,业务在全球布局,而全球汽车行业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发展普遍不如中国市场激进,同时传统跨国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具有先发综合优势,不愿轻易放弃这种优势,所以对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曾处于观望态度和摇摆状态。

但现在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态势逐渐明朗,合资车企及其背后的跨国车企没有理由怀疑这种趋势的真实性。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来看,2025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相关数据:2024年,乘用车国内销量为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传统燃料乘用车国内销售1155.8万辆,比上年减少248.5万辆,同比下降17.4%。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1158.2万辆,同比增长39.7%,占汽车国内销量的45.3%,而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到,2014-2024年10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从试水到实现爆发式增长,201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只有12万辆,到2024年底保有量达3140万辆。

2025年1月13日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2024年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显然,电动化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清晰。

事实上,合资车企也开始积极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发力,甚至有的合资车企把这种发力称作“二次创业”,当然悦达起亚也不例外。

悦达起亚将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张牌为重要抓手,积极跟上行业发展新步伐。在电动化层面,悦达起亚正着手全面布局。金先京说:“我们将在全价值链领域加速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升级进程。”2025年1月8日,作为202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战略合作伙伴,起亚在墨尔本公园举行了官方用车交接仪式,为赛事组委会在1月12日至26日赛事举行期间提供130辆官方赛事用车,包括25辆EV9、15辆EV5、10辆EV6、30辆嘉华HEV、25辆索兰托HEV和25辆狮铂拓界HEV。赛事期间,起亚全方位展示其电气化车型EV3、EV5、EV6、EV9和混合动力版车型。这也算是起亚新能源车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体亮相。

过去,合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丧失先发优势,但长期累积的体系化能力依然是其强项。包括悦达起亚在内的合资企业尽管在电动化发展上错失先机,但现在开始奋起直追。

2023年作为悦达起亚的电动化转型元年,陆续投放了EV6、EV5两款面向全球同步销售的EV车型。未来,悦达起亚仍将持续践行“油电双车”战略并行运作,确保每年适时投放全新的高性能燃油车与电动车以更好地应对市场。

金先京说:“起亚在上海成立了全资法人公司——现代起亚前瞻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将电动化产品定义的主动权放到了中国,并基于电动车专用平台E-GMP,积极迎合中国市场特点和用户需求。”目前,悦达起亚逐渐构建起电动车产品矩阵,如高能纯电轿跑EV6、中型纯电动SUV EV5。其中,2023年,EV6和EV5相继上市。据了解,EV6以进口形式引入中国市场,EV5由近400名中国工程师参与了研发。同时,悦达起亚也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大800V超充站投资。比如,2023年8月,悦达起亚与壳牌中国合作的首座800V超充站落地南京并开业运营;悦达起亚还与能链智电等充电运营商合作,以构建多元化充电服务体系。按业内说法,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但金先京说:“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革新用户体验的赛道不分上下半场。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起亚坚持‘慢工出细活’,坚持对用户安全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体验为中心的技术研发,并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为用户打造实用、好用、安全的智能化体验。”

目前,悦达起亚正在智能化方面着力。金先京说,目前起亚已在中国布局了中国技术研究所、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中国大数据中心等研发团队,聚焦移动出行、电动化、互联科技和自动驾驶四大技术方向,对悦达起亚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悦达起亚新增投入1.88亿元对智能工厂进行设备改造与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据金先京介绍,在智能座舱方面,起亚、腾讯等头部企业展开合作,重点加强中国用户常用APP的应用,并与百度文心一言合作开发智能座舱;在智能驾驶方面,起亚EV5的L2 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涵盖了18项高阶功能等。

他说:“起亚坚守‘安全底线’的智驾路径,我们的口号就是‘技术的起亚、安全的起亚’。我们历经十多年研发的L4智驾技术,2023年在上海获得了L4路试牌照。我们将为中国用户提供优秀的智驾解决方案。”显然,电动化、智能化成果逐渐显现。

金先京表示,2024年三季度,起亚全球电动化产品(EV、PHEV)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到了21%,电动化转型成果显著。但他直言:“中国市场对电动化产品的需求与全球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的需求,与全球市场有很大区别。

起亚将继续深挖中国用户的需求,并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出与中国本土市场适配度更高的‘起亚EV’。”金先京还坦言:“中国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非常快,值得全球学习。起亚也在积极追赶中国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以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的车企能快速把消费者需求直接反应到产品上,也值得我们学习。”

复兴底牌:坚守价值导向底线

起亚全球CEO曾说:“确保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但入华22年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悦达起亚曾遭遇销量下跌、经营亏损、产品力不足等诸多现实挑战。

从悦达起亚近年销量变化来看,2009年到2016年销量从24.13万辆增长到65万辆,达到峰值,但从2017年起销量几乎连年下滑,直到2023年,销量才开始回升,达到166,395辆,同比增长31.2%。其实,期间不少合资品牌销量也出现连续断崖式下跌。

其大背景是,2016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增量市场发展阶段,各类车企借力上升发展通道而取得不错的业绩,但2017年起,逐渐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发展阶段,而且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逐渐展现变革决心和实力,而一些合资品牌逐渐跟不上行业变革步伐,遭受多重挤压。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韩系车在中国市场持续受挫,主要是由于其技术和产品更新不及时所致。显然,悦达起亚也是其中的“受害者”。“悦达起亚经历了七八年黑暗隧道,但现在我们看到了曙光,相信有一天我们可以重回顶峰状态。”金先京说,“起亚80年来经历了很多起起伏伏,甚至不止一次遭遇毁灭性危机,但最后都挺过来了。我们具备危机应对的DNA。”面对全新形势,作为合资企业的悦达起亚,复兴的起点在哪里?全力推进变革,深耕中国市场。金先京说:“起亚将始终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长期主义发展战略。”

2023年,悦达起亚高管也曾表示:“起亚需要在本土化方面持续强化,纠正过去的一些战略误判,以新的战术,坚决落地新战略。”目前,悦达起亚主要走性价比路线,未来在中高端品牌路线上是否可以实现突破?其实,悦达起亚曾尝试转向中高端化路线,2021年推出了K5凯酷和MPV第四代嘉华等试水,2022年曾发布New Kia战略规划,以全面推进品牌革新,放弃低端车型,但市场收效并不如预期。

这被外界质疑:中高端品牌路线走得通吗?但在电动化、智能化加持下,近年来中国车企也在尝试走品牌向上之路,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此一时彼一时,只要方法得当,悦达起亚成功走品牌向上之路也不是没有可能。

过去两年,国内汽车市场内卷严重,悦达起亚该如何面对?金先京说:“我们不能一股脑地掉进无限竞争的陷阱,要始终坚持中长期规划,坚持高价值导向,核心是要确保制造的竞争力、质量的竞争力和成本的竞争力。如果单纯复制别人的电动化、智能化,只不过是短期行为,触及不到事情的根本。”

金先京认为,当下汽车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步入了存量时代叠加新能源转型期,车企在各自不同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他说:“起亚不会因为市场内卷而自降品质标准,也不因短期销量而放弃长期战略。我们将充分整合起亚全球优势,积极应对价格战带来的挑战,坚持做汽车市场上真正的‘高价值提供者’。”

近年来,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合资品牌常常被唱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797万辆,同比增长23.1%;销量占有率达到65.2%,同比增长9.2%。金先京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合资品牌不断缩小,我们早就关注到这个发展趋势。但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产业从增量时代一路走来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具备相对深厚的品牌底蕴、技术积淀和客户口碑,而且合资车企正在加码新能源转型进程,焕新品牌营销。在中国汽车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阶段,包括起亚在内的合资生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产品技术、制造标准、零部件供应、市场营销、绩效评价、员工管理等,是中国汽车产业链生态体系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悦达起亚还将面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新挑战。金先京表示,2025年悦达起亚经营方针是强基固本、行稳致远。“我们将以油电并行转型路线和内销外销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独属于悦达起亚的转型路径。”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5年2月刊“车企观察”栏目,敬请关注。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