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火了不少新概念,而“哪吒”就是其中之一。
2月14日的电影票房汇总数据显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总票房已经突破百亿大关,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00亿元的电影,并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TOP 20,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中位列前三甲,将“哪吒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电影火爆出圈,也带动了周边产品的热销,从手办、玩偶到文具、服饰等,一系列涵盖了哪吒元素的商品,都在成了市场上的“紧俏货”。但也有一个例外,在汽车行业,有一家以哪吒命名的企业,但和电影“哪吒”却是同名不同命:哪吒电影仍在持续刷新着中国电影史上的一系列新纪录,但哪吒汽车却在经历着持续的低迷期。
图片来源: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的开篇,其实也不错
2014年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方兴未艾的萌芽阶段,在这一年,包括蔚来、小鹏、威马等在内的数十家所谓的新造车企业,先后官宣成立,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也在其中一员。此前在奇瑞汽车深耕多年的方运舟,怀揣着对新能源汽车的梦想,在浙江桐乡正式创立了合众汽车。
较之蔚来、威马等当时堪称明星级的新造车项目,创业初期的合众新能源,声量和关注度都不在一个级别上,企业经营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品牌知名度低,融资也困难,成立不久后,合众新能源就陷入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困境。不过,方运舟没有放弃,在困难重重之中,合众还是在多地政府的扶持下,硬挺了下来。
2018年是合众汽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方运舟邀请到了曾经的“战友”张勇加盟并担任了公司CEO,在张勇的整体规划下,合众汽车打造了一个在国内很有记忆点的品牌——哪吒。
2018年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汽车品牌——NETA哪吒汽车,开启了品牌化发展的新征程。品牌发布后不久,哪吒汽车就亮相了旗下首款产品哪吒N01,后续这款车虽然受制于售价、设计等问题并没有真正打开市场局面,但这款车的到来,象征着哪吒汽车的运营正式走上正规。
2019年的广州车展上,哪吒汽车带来了第二款量产车哪吒U,并在次年3月正式投投放市场,同一年的11月,第三款量产车哪吒V也正式上市,凭借亲民的售价和实用的配置,产品线逐步丰富起来的哪吒汽车,逐渐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2021年的哪吒汽车,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市场爆发,全年累计销量接近7万辆,同比增长了362%,其中哪吒V更是拿下了新势力品牌在纯电SUV市场上的年度销冠。
市场爆发的同时,哪吒汽车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2021年4月,哪吒汽车开启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30亿元,360战略领投,成为哪吒汽车背后的大股东之一。此外,哪吒汽车的海外战略也开始加速,2021年发布了针对海外市场的哪吒V右舵版车型,开始进军东盟等区域的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
2022年的哪吒汽车,整体表现更是势如破竹,凭借哪吒U和哪吒V两款低价小车,全年累计销量突破15万辆,同比再次实现翻番增长,力压所谓的头部车企“蔚小理”,摘下了造车新势力的年度销冠。
2022年哪吒汽车还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开始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刺,哪吒汽车发布了新车型哪吒S,目标市场直接拔高到了20万元以上。从主攻10万元以下市场直接转入20万元以上市场,哪吒汽车品牌冲高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但也为后续的盛极而衰埋下了伏笔。
哪吒“失速”,危机接踵而至
2023年可以说是中国新造车市场上的重要分水岭。2023年之前死掉的多是没有量产的新势力,而2023年开始,不少已经量产的新势力品牌,也开始接连暴雷。
威马、天际、爱驰等,在经历了2023年的大动荡之后,留下来的都是一地鸡毛,投资人巨额投入打了水漂,员工要讨薪、供应商要追债,被“抛弃”的经销商和被遗忘的用户更是怨声载道,导致负面舆论满天飞。全年活的最滋润的反而是此前并不被特别看好的理想汽车,凭借增程电动的市场号召力,理想汽车在2023年完美逆袭,新造车市场也从多强争霸过渡到了理想一枝独秀的阶段。再之后,就是问界、小米等品牌再填市场热度,新造车市场开始全面的“大乱斗”,但这一切,和哪吒的关系都不大了。
哪吒在2023年开始迅速掉队。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哪吒汽车的发展势头开始受阻。这一年,哪吒汽车全年交付12.75万辆汽车,结束了此前两年的持续爆发态势,市场表现开始进入到下滑通道,被“挤出”了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进入2024 年之后,哪吒汽车的处境更是急转直下,年销量腰斩到了不足7万辆。
销量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围绕哪吒汽车的各类舆论危机,也开始集中发酵。
此前,哪吒汽车已经在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分别布局了生产基地,但在2024年年初阶段,就传出了哪吒南宁工厂停工的消息,再之后,停产风波开始蔓延至其他两座工厂,到2024年11月,传出的消息已经是哪吒汽车桐乡、宜春以及南宁三大整车工厂,皆已经停产,部分产线工人被裁。
2024年年底阶段,供应商追债、员工讨薪的戏码,也开始在哪吒汽车身上上演,裁员、降薪再加上传出了张勇不再担任哪吒汽车CEO的消息,这家曾经一度风光无限的国内新能源车企,迅速“跌落凡尘”,甚至已经显现出公司要破产的前兆。
哪吒汽车此前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亏损情况在逐渐增加,2021-2023 年,净亏损从48.4亿元一路攀升至68.67 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过180亿元。到了2024年,形势更加严峻,资金链紧张的“生死劫”已经显露无疑。去年10月网络上就已经传出哪吒汽车欠薪的消息,涉及各个部门的公司大裁员也一度闹的沸沸扬扬,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进入2025年以来,形势依旧严峻。年初阶段,因为官网无法正常打开,曾引发外界对哪吒汽车经营状况的猜测,品牌形象已经是严重受损。天眼查数据显示哪吒汽车近期又新增了多条股权冻结和被执行人信息,创始人方运舟也被限制高消费,公司的发展明显已经陷入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
从辉煌到危机,好像是突然之间发生的事情,但其背后交织着的却是这家车企内外部诸多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战略层面的。从结果上看,哪吒的品牌冲高,操之过急了。2022年的哪吒汽车能够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靠的是低价小车的发力,但企业层面却明显误读了销量爆发的原因,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力。但事实上,哪吒汽车此前的市场表现,并非品牌力大爆发,而是踩中了国内低端电车市场的消费热潮。此前几年,低速电动车都能撑起巨大的市场规模,因为在国内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市场上,低价的短途代步车需求旺盛,不过,随着相关政策的收紧,低速电动车产业被持续压缩,市场份额逐步被“正规军”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售价虽然更高一些,但能上牌,还有售后保障的低端电动汽车,填上了市场空白,国内低端电动汽车市场,进入了较长时间的爆发期。
但市场机遇显然不能当做企业的核心底牌。
在品牌根基尚未稳固之时,哪吒汽车便急于向中高端市场进军,先后推出了哪吒S、哪吒GT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新产品,尤其是哪吒GT,想要开拓的还是非常小众的GT跑车市场,力有不逮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图片来源:哪吒汽车
当下的哪吒汽车,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品牌美誉度,都撑不起高端的市场定位,哪吒S和哪吒GT上市后的市场表现,都远未达到预期。以哪吒S为例,张勇初期对这款车非常自信,认为月销5000到1万台只是触及“及格线”,但事实上,月销5000辆是这款车上市之后从未触及到过的市场红线,哪吒GT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月销经常不过百辆。
2023年-2024年哪吒S的销量变化情况(单位辆),图片来源:盖世汽车产业数据库
再者,哪吒汽车的产品规划,略显混乱。成立十余年的时间里,哪吒汽车先后已经投放多款车型,最早是面向B端市场的哪吒N01,再到纯电小车哪吒V和哪吒U、后续又推出了个性化轿跑哪吒S和GT车型哪吒GT,以及主打家庭市场的哪吒L等。
实事求是的讲,哪吒的产品阵营并不单薄,但我们却很难梳理出哪吒汽车清晰的品牌定位,此外这些产品在更新换代上也没有太多的传承性,新老产品切换时的节奏是混乱的,很难真正的形成用户的品牌粘性,最终肯定还是要反噬到市场表现上。
此外,哪吒汽车摇摆的市场定位,也是行业大忌。一个品牌既想凭借低价策略抢份额,又想通过高端化提升利润,结果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模糊的品牌定位再加上模糊的市场定位,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忠诚度,就很难成体系。
当然,这也和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有关,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国内中低端市场竞争压力的持续增大,哪吒汽车在低端市场上已经不具备太多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靠电动化冲高,已经成为自主车企向上突破的大趋势,哪吒汽车也算是在顺时而动。
归根基地,还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底蕴的缺失,导致了哪吒冲高的溃败。
新能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当前叠加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Buff”之后,技术的变革堪称是日新月异,电动平台、电池技术、快充技术、智驾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都在持续创新,对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哪吒汽车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和行业内领跑的企业相比,明显要落后下风。
营销也是哪吒汽车欠缺的能力点。对新造车品牌而言,抓住流量密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整体上看,哪吒汽车的营销手段相对单一,且多数时间只是在“自嗨”。 作为哪吒汽车重要投资人之一的周鸿祎,就曾锐评过张勇不懂营销,周鸿祎的初衷大概率是制造冲突为哪吒汽车抢网络流量,但从结果上看,这堪称是一次营销翻车事件。张勇在北汽福田、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企业都曾任过职,而且担任过营销负责人,哪吒的问题,显然并不是张勇不懂营销。
现在张勇已经算是哪吒汽车的过去式,当前的哪吒汽车在创始人方运舟的直接领导下,还在尝试自救,试图重新把企业拉回正轨。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在2025年召开的股东沟通会上,透露了其正在进行E轮融资的计划,此次融资规模约40亿至45亿元人民币,领投方将出资约30亿元。此外,公司还向股东展示了未来三年的运营发展蓝图。
此前方运舟还曾透露,哪吒汽车未来将实施六大改革举措,在2-3年内实现销量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做到整体盈利。
图片来源:哪吒汽车
但不得不说的事实是,目前被哪吒汽车寄予厚望的海外市场,其实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几何式的暴涨,一方面国际大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新能源品牌,都已经把战略目光头锁定在了海外市场上,哪吒汽车即便把业务重心转向海外,也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才能真正打下立足之地。
对当前的哪吒汽车而言,尽快解决技术研发起步较晚,投入相对不足的弊端才是重中之重。哪吒汽车手握完整的造车双资质,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上,都有不错的自主掌控权,后续只要资金到位,下功夫做技术创新,那么重新出发的可能性,就依旧存在。
调整发展方向,优化组织架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等,哪吒汽车已经打出了战略调整的组合拳,结果是重生还是落幕?相信市场很快就会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