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智能座舱显示屏系统框架-上|盖世大学堂智能座舱系列知识讲解

发布时间:2025-02-22 09:39:29

 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交互技术的演进

人机交互经历了从按键手机到触摸屏手机,再到如今多种交互方式融合的发展历程。早期按键手机,如诺基亚5230,虽能满足基本通信需求,但在通信效率和交互信息量上存在局限。随着技术发展,触摸屏手机出现,支持多点触摸,交互信息量大幅提升。如今,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不断涌现,交互信息量持续增加,交互逻辑和效率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车机交互的特点

在车机交互中,物理按键虽逐渐减少,但仍有存在的必要,如紧急双闪、一键升窗等功能按键,可实现一键触达,满足驾驶过程中的紧急操作需求。同时,车机交互强调零层交互和轻交互免探索原则,与手机的娱乐型交互不同,车机交互以驾驶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更注重操作的便捷性和快速性。在驾驶场景下,视线离开前方3秒会使危险系数指数上升,因此,像双闪这类安全性功能,采用物理按键更为可靠。

(三)多模交互与自然交互趋势

未来人机交互将朝着多模交互和自然交互方向发展。多模交互整合语音、图像、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例如理想L9可通过语音和手势识别执行操作,还能依据摄像头识别实现自动亮屏和息屏。自然交互则追求更接近人与人交流的方式,减少唤醒词等繁琐步骤,让交互更加流畅自然。

 二、人机交互设计原则(一)符合视野与操作舒适法规

人机交互设计需综合考虑视野、操作舒适性和法规要求。屏的分辨率并非越高越好,但受市场竞争影响,高分辨率成为卖点之一。在设计时,要考虑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和操作便利性,例如特斯拉根据人体工程学,将常用控制命令布置在方便操作的位置,同时兼顾车型市场定位和用户群体的差异。

(二)氛围单元与触觉体验

奔驰通过下放S级车的设计元素到C级车,提升了车辆内饰的整体质感,其双联屏和氛围灯设计深受消费者喜爱。触觉方面,车内的方向盘、中控、座椅等都是触觉体验的载体。手势操作在车机交互中具有一定应用场景,但不适用于精准操控,更适合在二三级菜单中控制音乐、音量、亮度、空调等可线性变化的功能。此外,嗅觉在车内也有体现,许多20万以上的车型配备了香氛系统。

(三)各感官信息占比

在智能座舱中,视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占比高达83%。这是因为人类在描述事物时,画面感能更直观地传达信息,如脱口秀表演中常通过描绘画面增强效果。听觉次之,能够传递信息,而触觉和嗅觉传递的信息量相对较少。

 三、显示屏技术原理

(一)液晶显示屏原理

液晶显示屏(LCD)的液晶材料处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不通电时类似固体,通电后可根据电压改变形态。一个像素由RGB三个子像素组成,通过控制液晶的偏转角度,配合RGB滤光片,实现不同颜色的显示。例如,显示红色时,让R子像素对应的液晶偏转,使红光通过,同时关闭G和B子像素。通过精准控制电压,可呈现出不同深度的颜色。

(二)图像扫描与控制

图像显示并非一次性全部呈现,而是采用逐行扫描方式。以1920×720分辨率为例,将图像按行划分,每次控制一行像素的液晶偏转,逐行扫描完成一帧图像的显示。这一过程由专门的控制电路实现,包括控制行扫描的gate和控制像素数据的source。source IC控制分辨率,八位DAC将电压进行256级细分,精准控制液晶偏转,从而实现丰富的色彩显示。

(三)背光系统原理

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背光系统提供光源。背光的目的是将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使显示屏整体亮度均匀。常见的背光方式有侧入式和直下式,侧入式通过侧边的灯珠发光,借助导光板将光均匀分布,再经过反射膜和增光片,增强亮度和均匀度。直下式则是在显示屏下方布置灯珠,相比侧入式,能实现更精准的亮度控制,但成本较高。背光系统涉及材料和光学设计,国内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如东莞伟志等企业在背光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

四、智能座舱显示屏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一)显示屏数量与布局

当前,20万以上的纯新能源车型中,车内显示屏数量较多,常见的有仪表屏、中控屏、后排娱乐屏、空调控制屏、后视镜显示屏等。部分车型还配备化妆镜屏、后排独立控制屏等。不同车型根据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对显示屏的布局和配置有所差异。

(二)显示屏发展趋势

智能座舱显示屏呈现大屏化、多屏化、整合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市场在大屏化方面较为领先,中控屏尺寸多在14寸及以上。多屏化满足了车内不同位置用户的需求,整合化则通过将背光等组件进行优化设计,提升显示屏的整体性能。此外,个性化设计因成本原因发展相对缓慢,OLED和mini - LED技术逐渐在高端车型中应用,相比传统LCD,它们具有对比度高、视角度广、响应快、功耗低等优势,能显著提升显示质感。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