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香港科技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开发出一种可拉伸、自修复的锂电池,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稳定。该团队在发表于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论文中,描述了如何开发这种电池及其可能的用途。
图片来源: 期刊《Science Advances》
过去几年,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用于不同应用的电池。其中一种是可拉伸电池,可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最近,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的一个团队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可以变形为任何形状的液体电池,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这项新研究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拉伸且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电池。
为了制造这种新型电池,研究团队首先从一种同时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入手。在这种聚合物中,水分子与带电部分结合,而锂离子则被塑料的负极吸引。这种结构使水分子被紧紧地束缚在电池中,降低了施加电压时电池分裂的风险,同时仍允许锂离子在需要时释放。
随后,团队添加了丙烯酸作为交联剂,以及稳定窗口高达3.11伏的无氟锂盐基水凝胶电解质。这种设计使其能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进一步降低了通电时水分子分解的可能性。
最终的电池仅含19%的水,能够在湿度为50%的房间内保持稳定。团队将其连接到运行LED灯的电路板上,测试了其性能。电池运行良好,持续了一个多月,几乎没有水分解。由于其具有自修复能力,即使在被拉伸、针刺、剃刀割伤和折叠后,也能继续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