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千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一个傍晚发出邀约,让“小雪”成为一个酒香弥漫的日子,也成为一个诗意盎然的日子。
大咖话川酒第三期现场
11月22日,小雪节气。成都杜甫草堂观澜堂,一众诗酒爱好者欣然赴约,共话诗酒文脉。
行至观澜堂外石桥两侧,驻足欣赏书法作品;走进观澜堂内,互动体验“以名成诗 墨香相赠”,参与者先利用AI技术把姓名自动生成一句诗,书法老师再将其现场书写制成诗歌卷轴,墨香留存,别有趣味;此外,还有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轮番上演,呈现一派“和美”氛围。
现场嘉宾体验“以名成诗 墨香相赠”
当天14:30,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咖话川酒”(第一季)第三期在此开讲。本期“大咖话川酒”以“蜀酒浓无敌”为主题,邀请与杜甫生平相关的五省市作协主席、副主席,以及前期通过网络征集的二十多位文学爱好者汇聚一堂,以流芳千年的名句“蜀酒浓无敌”为切入点,以诗为引,以文为韵,以酒为媒,共同品味川酒人文之韵。
文酒千载往,饮者扬其名。若要为中国白酒选一位代言人,李白位列第一;而若要为川酒选一位代言人,杜甫当是首选。
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重庆国学院院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明华
“自有文学,便有酒诗。”作为本场活动主讲嘉宾,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重庆国学院院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明华,向现场嘉宾分享了诗与酒千载之间的巅峰共鸣、“和美”交融。他认为,杜甫是诗人也是饮者,其不仅以诗篇扬名于世,亦以爱酒扬名于世,而安逸的蜀地生活和醇香的蜀酒,为杜甫的作品增添了斑斓的色调,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句“蜀酒浓无敌”,既体现了诗人关于酒体风味醇厚丰富的高度认可,也包含着对于蜀地酒史文脉厚重交汇的深切推崇。在刘明华看来,川酒盛名千年,尽管杜诗中没有点破蜀酒为何“浓无敌”?但刘明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天、地、人造就了蜀酒的浓香,天是气候,地是水分,人是勤劳聪明的工匠和潇洒浪漫的文人。自此以后,人们不懈地、执着地保持对浓香美酒的爱好和敬畏,最终形成蜀酒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酒品类,不仅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味蕾,也影响着全球酒业爱好者。
重庆市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张者,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钟山》主编贾梦玮,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河南省作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剑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罗伟章,在三轮圆桌对话中,深入剖析杜甫诗歌中的川酒意象,揭示出这位千古文豪作品与千年古酝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并进一步阐释了川酒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杯杯传世佳酿,通过千年文脉和千年酒脉融汇传承,成就了物化匠作与飞扬才思之间的巅峰共鸣。川酒,作为中国白酒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浓香、醇厚的风味特征奠定了中国酒史的风骨,也激发了文化创作的灵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相辅相成、美美与共。
“蜀地文脉、酒脉相互激发、共鸣,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最浓、最深、最悠远的印记。”在圆桌对话中,嘉宾们认为,古往今来,诗词歌赋的背后是酒的文化表达,以物化的有形之酒来表达无形的文化审美追求,而这些“美”往往也通过更多文人墨客的笔,凝聚下来,流传开来,让美酒与诗文同辉。
“从古至今人们说了不少酒话,酒话说到极致处就是诗。”张者表示,正是巴山蜀水让酒香、才情产生奇妙反应,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中挥毫泼墨,往往能更触及心灵的深处,每一句都可以影响千年,深深触动后人的心弦。
现场茶歇
扬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这些文豪大家都留下“诗酒同风”的千古佳句,不仅镌刻了对蜀地名酒的深情厚谊,也让蜀酒之名远播四海。其中,尤以五粮液最负盛名。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出自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其中“重碧”便是五粮液前身。
如今,千年已过,川酒之“浓”和五粮之“美”早已经相互交错,融为一体。作为浓香型白酒之首与中国白酒典型代表,五粮液传承历史逾千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五粮液愿把诗意与美好、快乐与艺术、浪漫与风华酿进美酒里,让时间的沉淀与文化的精髓在杯酒中共振和升华,持续书写“大国浓香”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