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一份刚刚出炉的文件和一场会议,让我们窥见了医学AI和影像大数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11月23日下午,国家医保局传来重磅消息,将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纳入医保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支持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同时确保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
在此之前的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整合现行放射检查项目,推动价格合理;政策强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云影像技术的支持,促进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享互认。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这两条医保新政的连续出台,显示了医保改革的深度和力度,标志着医保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技术创新与现代医疗服务多元化需求的匹配,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航道。
其中,助推云存储、云计算等的技术创新,成为医保新增量政策。国家医保局在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中,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将推动医疗影像上“云”快速普及,这不仅将推动医疗影像技术数字化进程加速、标准化建设加强,也将促进云存储技术更加优化、云计算技术快速普及。
更乐观来看,率先走在医疗人工智能、云影像等科技前沿的企业,将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迎来黄金发展十年。
风劲好扬帆,掘金下一个医疗行业风口?
政策春风扬起,推动中国医疗影像大数据建设和应用起航。随着数据价值的深入挖掘,医疗板块相关细分赛道料将释放更大的价值潜力。东吴证券也指出,国家医保局近日出台的云影像价格新规,不仅将有效降低患者负担、提升医院诊断水平,也将有力推动云存储、云阅片、云计算以及AI辅助诊疗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
根据《指南》,放射检查项目整合为26项,按成像技术分类,推动检查价格趋于合理;医院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诊断的,执行与主项目相同的价格水平,但不重复收费,即推动了技术进步,又防止增加患者负担;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促进医疗机构补齐云影像服务供给短板,结果互认提高了医疗效率,同时也为医保数据与商业保险的数据共享提供了基础。
11月23日国家医保局的对外说明会,更对于AI辅助诊断技术首次被纳入医疗服务的价格构成予以确认。深层次来看,这并非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首先选择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及康复等领域做试点,未来或将推广到整个医疗服务的全体系流程。
当场景、政策和技术三方完成握手,创新的大河将开始奔涌,AI 医学影像广阔的市场需求大门已然打开,尤其是政策指向的第三方医学影像大数据赛道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在地方层面,多地影像已率先上“云”,夯实数据流通底座。比如山东省的“鲁云影像”和“鲁医互认”实现了290家医疗机构云影像数据的跨机构调阅和529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累计提供查询2.6亿余次。江苏省则统一建设了影像云平台、统一购买云存储服务,实现了全省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实现了全省影像数据的集中存储和标准化管理。
以常州市为例,作为影像服务收费政策先行先试地区,试点以来,物理胶片使用量环比下降96%,数字影像调阅次数环比增长216.37%,医生跨院调阅检查结果互认项目环比增长275.16%。
事实上,智慧医疗对检查效果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对拥有先进技术、能够生产高精度放射检查设备的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如生产高排数CT、高端磁共振设备的企业。
以联影医疗(688271.SH)为例,其是中国仅有的产品线覆盖全线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企业,其向市场推出超过80余款产品,在高端市场的份额超过迈瑞医疗、开立医疗两者之和,属于绝对的头部。
聚焦在医疗大数据产业链上,受益的还有中游的数据层和应用层企业,比如AI影像识别企业,比如东软集团和医渡科技。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涵盖了从智能诊断、药物研发到医疗资源优化等多个方面,推动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发展。
从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容量来看,美国影像市场规模1000亿美元,其中40%来自第三方,中国仅2-3%,仍有巨大成长空间。云影像服务市场需求将增加,相关企业迎来发展契机,需加快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提升,以满足医疗机构对云存储、数据安全和高效传输的要求,与医疗机构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如一脉阳光(02522)。
以一脉阳光为例,拆解医保新政下的新质生产力
国家医保局的新政不仅是对一脉阳光、联影医疗等企业的直接利好,更是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一次深刻变革。通过发挥价格机制在市场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反映着国家在大力支持医疗行业相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标志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预示着医疗行业将进入一个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一脉阳光不仅拥有庞大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和执业影像医生数目,还在医学影像互联互通、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研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已形成线下“一张服务网”,线上“一条贯通线”,以医疗服务 数据信息服务连通市-县-乡的区域共享模式,实现互联互通互享互认。
通过拆解医保新政,我们可以更直观了解公司未来在医学影像服务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政策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推动云影像服务的发展。一脉阳光的一脉云平台提供云端服务,解决远程医疗、数据存储和调阅的痛点和难点,实现互联互认,符合医改方向。此外,一脉阳光的核心业务影像中心服务下的区域共享型中心和专科医联体中心都是扎根基层,其云服务能力帮助各网点相互连接,助力基层医学影像能力的提升。从业务模式布局来看,公司致力于推动建设市-县-乡影像医联体区域共享模式建设,通过与市-县-乡建成医联体,将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设备共置、人员共管、信息共享、结果互认、监管一致,从而达到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方便患者的目的。
其二,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据公司消息,一脉阳光接连完成与影禾医脉、华为云及联仁健康的战略合作,共同立足医学影像,利用数据科技实现智能应用,加深在智慧医疗、医学发数据基建和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紧密合作。据悉,影禾医脉为一脉阳光的参股企业,针对于影像就诊链条中的细节找到AI应用和研发的切入点,创新建立更适用于现实实用场景的AI大模型,在医疗数字化转型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其三,医学影像中心有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从不同的影像设备和系统中高效地获取影像数据。这包括了CT、MRI、X光等影像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这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产。未来,在满足创新合规的技术要求下,整合不同来源的影像数据,建立统一的影像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见一脉阳光会在“数据处理、分析、研发”上加速发力,推进数据增值服务。
另外,数据应用和研发的前提和基础是数据的标准化,标准化能力是确保数据质量、互操作性和高效利用的关键,可以看到一脉阳光已经在进行相关标准化建设,联合国家相关标准制定部门联合制定并推广行业标准。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医学影像行业的发展,针对性政策涉及:医学影像设备、独立影像中心、线上影像平台、影像信息化,包括鼓励公立医院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扶持民营医院新增设备需求;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基础,构建云端医疗数据库,推动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开发等;全面推进分级诊断,鼓励民营资本流入建设独立检查检验中心、远程医疗等。这将带来一系列影像设备扩容需求、影像数据处理需求、影像智能化诊断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医疗影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24年将达到58.6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204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28.32%。洞见未来预测,2024-2030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平稳上升,2030年中国AI医学影像行业市场规模358.47亿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在过去的3个月里,一脉阳光的股价成长了1.8倍,助力期市值超过181亿港元。以目前的市值、每日成交量和公司所在行业,一脉阳光有望在下一次临检时成为纳入港股通的有力竞争者。
从行业前景来看,AI 云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国家医保局对以上技术的认可和支持,以及一脉阳光在医学大数据赛道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和创新优势,“政策利好 基本面预期积极 龙头业务”三大层面优势,是支撑其业绩高速成长的关键。
百亿市场规模,一脉阳光作为行业龙头目前的营收体量尚不足10亿元,可见业绩远未爆发,顺着国家政策和市场扩容东风,公司增长空间广阔。
资本市场上,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适应市场变化并实现稳健增长的企业,才能在长期内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和市场的奖励。从确定性出发,率先走在医疗人工智能、云影像等科技前沿的企业值得长期关注。而一脉阳光能无惧医疗器械与服务板块调整,走出稳健的独立行情,与其突出的成长性及标的稀缺性不无关系。从更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医学影像大数据的发展,社会对第三方影像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一脉阳光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龙头,业务亦会迎来“质”与“量”的双重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