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研究显示,人类可以在基因层面适应长时间在水下屏住呼吸,证据就是东南亚的土著巴瑶人。
巴夭,又译巴瑶,出自印尼语Bajau,是“海上之民”的意思。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珊瑚礁三角区,漂泊海上,又有人把他们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
一千年以来【有争议】,这个民族一直过着完全依赖海洋的生活,通过自由潜水收集食物,可以在水下屏住呼吸平均长达13分钟,这是个已知的人类最长憋气的例子,已经达到了海豚的水平。
他们多半住在简陋的水上屋里,仅仅遇上暴风雨或偶尔换取补给时才会上岸,平时靠打鱼为生。
水性好的男人不戴水中呼吸器,可以潜到二三十米深的海底用自制的鱼叉捕鱼,每天60%的工作时间都在水下度过,一天能捕捉到1.8至16斤的鱼和章鱼。
哪怕想潜入70米以上的深度,他们只需一套重物和一副木制护目镜即可。
其实我光是看着这个纪录片的描述就觉得有点憋得慌……
在分析了59名巴瑶村村民的血液样本后,科学家发现了一些规律。
巴瑶人的脾脏非常大,要比他们毗邻的Saluan群体的脾脏大50%,而后者几乎很少下海。
脾脏扮演者人类潜水反应中的重要角色。潜水时,心率减慢,脾脏收缩可以提高体身氧含量9%。
一个被称为PDE10A的基因的变体在巴瑶人体内很常见,不仅在甲状腺中尤其活跃,还能控制荷尔蒙的释放。科学家认为基因可以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来改变脾脏的大小。
有个名为BDKRB2的基因会影响四肢血管的收缩,因此就能间接控制大脑、心脏和肺等核心器官的氧气量。
其实现在上岸的巴瑶人也越来越多了,希望在这个民族彻底抛弃游牧生活之前,身体的奥秘能够被解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