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近日,先进电池技术供应商Microvast Holdings宣布,其在全固态电池(ASSB)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进步在提升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系统和电动校车等关键应用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效率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为机器人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高需求领域的未来创新铺平了道路。
Microvast电池驱动的车辆(图片来源:Microvast)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或半固态电池不同,Microvast的ASSB采用了双极堆叠架构,在单个电池电芯内实现了串联连接。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和半固态电池受液态电解质的限制,通常每个电芯的工作电压为3.2V至3.7V之间。相比之下,Microvast的技术完全摒弃了液态电解质。这一技术突破让单个电芯能够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实现几十伏或者更高的电压。此种电压水平是含液态电解质的电池所无法实现的,因为在此种高压下,液态电解质会分解。
此种双极设计极大地减少了连接电芯、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部件数量,从而简化了整个系统架构,并提升了能源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此外,Microvast还研发了一款专有的全固态电解质隔膜。该隔膜基于先进的聚芳酰胺材料制成,无空隙,而且针对全固态电池应用进行了优化,可确保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结构稳定性以及长期耐用性,解决了固态电池技术中最关键的技术难题之一。同时,Microvast的ASSB技术能够在不牺牲安全性和长期可靠性的情况下,实现稳定高压运行。
Microvast的ASSB技术开创了定制化电芯设计的新时代。通过灵活的外形尺寸和电压配置,Microvast的固态电池能够根据先进机器人系统的特定能量和空间需求进行定制,从而成为未来AI驱动系统和应用的关键推动力量。
图1A(左侧)和图1B(右侧)(图片来源:Microvast)
图1A(左侧)和图1B(右侧)展示了Microvast双极堆叠五层固态电池电芯的详细横截面分析图。图1A展现了该电池的形态结构,清晰标识了阴极、阳极及固态电解质。此种精确的分层排列可确保优化电流分布,提升机械稳定性。图1B通过元素分布图(EDS分析)展示了同一横截面中关键材料(镍、钴、锰、硅、硫)在阴极、阳极和固态电解质界面均匀分布的情况。此种材料分布的一致性对于预防局部故障、在高运行负荷条件下维持长期稳定的性能表现至关重要。
图2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压-容量曲线(图片来源:Microvast)
图2展示了Microvast的ASSB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压-容量曲线。该图显示,其工作电压稳定在12V至21V之间,体现了该电池具备先进的工程设计和真正的固态特性。相比之下,若存在液态电解质,则难以实现如此稳定的性能,进一步彰显了Microvast技术的独特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