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的发展被视作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方向的融合,电车的普及象征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通过AIoT和网络技术深化了人车交互,使汽车更加智能、舒适。
一、智能汽车市场现象及定义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理想、问界等品牌的增程汽车表现突出。以理想L6为例,其月销量可达两万多辆,在销量上远超部分传统合资车型,如奔驰GLS、宝马X7等。理想汽车的成功,除了精准的产品定义外,还得益于智能汽车这一发展趋势。
智能汽车是信息与能源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从能源技术角度来看,其发展历程体现了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从珍妮缝纫机到瓦特蒸汽机,再到如今的电动汽车,能源利用更加环保高效。在信息技术领域,涵盖电脑、手机、AIoT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汽车融合了这两项技术,成为下一个重要的移动终端赛道。许多科技企业,如小米、苹果等都涉足汽车领域,苹果虽暂停造车计划,但仍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操作系统的研发,这是由于当前汽车零部件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市场存在发展机遇。
二、智能汽车的核心要素与发展方向
智能汽车包含智能交互、智能驾驶和智能服务三大核心要素。智能交互是关键入口,正从被动交互向主动交互转变。车辆可识别用户身份,实现手机与车内设备的信息自动流转,并能依据用户习惯调整座椅、空调等设置。
智能驾驶是智能汽车的必备功能,借助地图、传感器以及主被动安全系统等,为驾驶提供安全保障,减轻驾驶负担,缓解驾驶疲劳。智能服务以网联化技术为核心,是体验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切入点。它基于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智能推荐服务,如根据用户喜好在合适场景推荐餐饮、购物等信息,并支持便捷支付。然而,目前汽车智能服务因数据量不足,在服务精准度和体验方面与成熟的互联网应用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三、智能座舱相关内容
(一)智能座舱定义及发展意义
智能座舱的概念源自飞机和船舶行业,是车内驾驶和乘坐的空间。配备智能化和网联化车载产品的智能座舱,可实现与人、路、车的智能交互,是推动人车关系从工具向伙伴转变的关键环节。
在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购车关注点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消费者主要关注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追求产品的均衡性。如今,智能配置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如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智能座舱凭借其交互性、操作性和可玩性,能为用户带来舒适体验,近年来备受关注,且在未来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智能座舱的构成
智能座舱主要涉及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可满足用户的多重需求,包括自我实现、尊重、情感和归属、舒适以及安全需求。它由软件、硬件和人机交互技术组成。
硬件方面,包括服务驾驶员的液晶仪表盘、HUD等,以及服务乘客的空调、后排娱乐系统等,还涉及智能座椅、智能音响等其他系统。软件层面,包含应用层软件、中间件和操作系统,如Android、Linux、QNX等。人机交互技术丰富多样,有语音识别、人脸识别、触摸控制、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 ,这些技术共同为用户打造便捷、智能的座舱体验。
(三)智能座舱的基础技术
智能座舱的基础技术涵盖多个方面。操作系统是关键部分,不同操作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功能场景,如Android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具有优势,QNX以其稳定性在仪表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
基础软件还包括BSP(板级支持包),涉及显示、音频、视频等多个领域,以及虚拟化技术、核心服务(音视频、显示、触控等)。此外,智能座舱还融合了用户画像、情景感知、智能推荐、多核心融合交互等智能基础技术,同时依赖软件工程技术进行应用开发,涵盖手机应用、TBOX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多个方面,并通过TSP服务、云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实现数据交互与功能拓展,保障安全服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座舱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