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韩国研发2D半导体传感器 可应用于XR设备、AI和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

发布时间:2025-03-19 08:37:51

下一代成像技术正迅速从智能手机扩展应用于智能设备、机器人、扩展现实(XR)设备、医疗保健、闭路电视(CCTV)等各种其他行业。而此类技术进步的核心在于高效且超紧凑的图像传感器,其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子信号。图像传感器负责捕捉和处理物体和环境的视觉信息,从而精确重建此类物体和环境的形状、尺寸和空间位置。

新型电极有效降低电极的电阻(图片来源: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目前,商用图像传感器主要基于硅半导体打造。不过,据外媒报道,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正在积极开展针对下一代图像传感器的研究,此类传感器将采用二维(2D)半导体纳米材料(硅的潜在替代材料)。此类纳米材料由原子级厚度的薄层构成,厚度仅为几纳米,却具备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小型化潜力,因此非常适合用于高性能图像传感器。

然而,要充分发挥此类纳米材料的性能,需要能够高效处理光信号的低电阻电极。传统的基于2D半导体的传感器在实现低电阻电极方面面临着挑战,会导致光信号处理效率低下,这也是其实现商业化的主要障碍。

目前,韩国科学技术院(KIST)后硅半导体研究院的Do Kyung Hwang与Min-Chul Park博士与KIST的联合研究小组研发了一款名为导电桥层间接触(Conductive-Bridge Interlayer Contact,CBIC)的创新电极材料,能够实现具有高光信号处理效率、基于2D半导体材料的图像传感器。该篇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期刊上。

该研究团队通过在电极中加入金纳米颗粒,极大地降低了其电阻,从而大幅提升了2D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此外,研究人员还解决了传统电极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挑战——费米能级钉扎效应(Fermi level pinning),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该传感器的光信号处理效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团队受蜻蜓复眼结构的启发,将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基于3D成像和裸眼显示技术的全景成像。利用该项全景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实现了RGB全彩3D图像的捕捉与重现,从而能够记录和重建3D物体的形状。

未来,此类高性能图像传感器有望被广泛应用于XR设备、人工智能(AI)和自动驾驶系统等多种高端行业中。

Do Kyung Hwang博士表示:“通过克服目前2D半导体设备中因电极问题导致的技术局限性,此次研究预计显著加速下一代成像系统技术的工业化进程,为光吸收效率和微型化带来益处。”他进一步强调该研究具有可扩展性,并表示:“所研发出的电极材料易于制造,可扩展到大面积应用,因而使其广泛适用于各种基于半导体的光电子器件。”

Min-Chul Park博士补充表示:“基于2D半导体的光电器件克服了费米能级钉扎挑战,未来将对需要超紧凑、超高分辨率以及高性能视觉传感器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