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问答

中德研究人员利用钴锡硫化物来改进钠离子电池 有望替代LIB

发布时间:2025-04-11 11:36:56

据外媒报道,最近在期刊《Nano Macro Small》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由中国和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探讨了钴锡(Co-Sn)硫化物的合成方法,以提升钠离子电池(SIB)的性能和稳定性。该研究旨在解决锂离子电池(LIB)的局限性,通过优化先进阳极材料的合成工艺,开发更高效、可持续的钠基储能系统。

(图片来源:onlinelibrary.wiley.com)

钠离子电池技术进展

近年来,作为LIB富有前景的替代品,SIB日益受到关注,这要归功于钠的储量丰富且成本较低。但是SIB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容量损失快和反应动力学缓慢。这些问题源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可能导致电极材料结构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过渡金属硫化物(如钴和锡硫化物等)被视为SIB阳极的有潜力选项。它们具有高比容量和存储多个电子的能力,有望提高电池性能。

探讨二元金属硫化物的合成过程

在这项研究中,该团队利用不同的硫化和碳化顺序来合成碳包覆钴锡硫化物(CSS),以探讨加工顺序如何影响电化学性能。

研究人员制作了三种变体:CSS-C0(仅硫化)、CSS-C1(同时进行硫化和碳化)和CSS-C2(先硫化后碳化),并使用一系列表征技术来分析合成材料。结果发现,所采取的合成方法能够明显影响Co-Sn硫化物阳极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一步法制备的CSS-C1样品表现出优异的钠离子存储动力学,在电流密度为0.5 A g-1时可逆容量达到575 mAh g-1。值得一提的是,它在10 A g-1下经过23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达90.2%,具有卓越的稳定性。与之相反,CSS-C0和CSS-C2的性能表现较差,‌CSS-C0仅循环70次后失效。

研究人员强调,一步合成法提高了结晶度,可以减少结构缺陷并提升电导率,有助于提高CSS-C1的电化学稳定性。此外,CSS-C1中的碳硫(CS)键有利于电子转移,并减轻钠离子存储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循环稳定性。电化学评估证实,CSS-C1在多个循环中保持了出色的可逆性。

增强型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

这项研究对于开发先进的SIB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合电网稳定和可再生能源整合等大规模储能应用。Co-Sn硫化物的优化合成,特别是CSS-C1阳极,解决了容量下降和动力学缓慢等问题,使CSS-C1成为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等应用的有前景选项。随着对替代储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该研究突显了SIB作为LIB可行替代品的潜力,有助于解决资源稀缺和成本挑战。

这项研究强调了合成方法在优化SIB阳极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工作将侧重于扩大这些合成方法的商业用途,并探索其他材料和成分以进一步提高SIB性能。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