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岚图汽车发布12月交付数据,交付新车12136辆,月销实现“八连涨”。2024年,岚图实现累计销量85697辆,同比大涨70%,产品市场均价一直稳定在35万元以上,收获口碑与销量双赢,展现了强劲发展势头。 2024年12月24日,岚图汽车宣布,计划在2025年推出4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车型,并将年度销售目标定为20万辆。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岚图汽车将在未来几年内加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此之前,岚图汽车还完成了一轮重要的人事调整。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升任岚
2025年1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4年12月交付数据。2024年12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58,513辆,同比增长16.2%。2024年,理想汽车共交付500,508辆,历史累计交付量为1,133,872辆。 “在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的销量稳步增长下,12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自开启交付以来,历时五年,理想汽车创造了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最快实现50万台年销量的行业纪录。理想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我们的愿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为了给更多的用户创造价值,搭载自研AI基座
1月1日,极氪公布12月交付新车27,190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2%。2024年,极氪全年共交付222,123台,同比增长87%,年度目标完成率超96.5%,成为中国纯电豪华品牌年度销冠。成立至今,极氪品牌累计交付量近42万台。同时,极氪正式公布,2025年将挑战32万台的销量目标。 同日,极氪发布1月购车权益,全系车型可享满20万元减1万元的政府限时专享补贴,全国通享并可与各地其他补贴政策同享;全系车型可享2年0利息金融方案,还可叠加限时至高1.5万元的政府置换补贴。
在位于江西宜春市万载县的江西睿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门口,一辆辆大货车驶入厂区,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废旧锂电池倒入待分解区,经过筛选、加工和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使其重新成为有用的产品或原材料,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位。同时,我国已成为动力电池产业的领跑者,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建成了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锂电池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成为推动能源变革的关键力量。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废旧锂电池的处置
“Mustang Mach-E拥有标志性的美国汽车名称。但在外表之下,这辆Mustang的51%成分是在中国制造的。” 来自美国政府报告的数字,揭示了一种焦虑情绪:当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维度一骑绝尘,整车销量数字或许更深入人心;但更难追上的差距,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维度的鸿沟,而这甚至关联到汽车之外的诸多其他制造业领域。 “中国几乎完全控制电池和磁铁材料,对西方关键产业而言,形成了可能造成巨大破坏的供应链漏洞,因而车企们竞相寻找替代方案。” 正因为从电池阴极、阳极到磁铁,以及电池等关键电动汽车技术,都依
“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了3至4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2024年12月30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快不快”向“好不好”转变,如此才能推进汽车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百人会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在3200万辆左右,保持3%的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将所有放缓,但仍将达到约30%至1650万辆。“明年渗透率肯定要超过50%,进入相对高质量的发展阶
2024年最后一天,各家车企的智驾功能都推进得如何?AutoLab为大家整理出一份表格: 从本月24日起,比亚迪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搭载这套系统的仰望和腾势品牌也进入了“全国都能开”的阶段。 再结合我们过去的试驾体验,比亚迪也是综合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 仰望U8豪华版、腾势Z9GT、腾势N7车主近期会陆续收到新版本推送。 目前,仰望U8豪华版是自主品牌中实现全国都能开的最贵车型。 极氪品牌在本月25日也来了一次年终OTA,端到端大模型全面上车。 另外还有可以记忆20条
“焕新版”Model Y 从现款Model Y现车降价促销以及各种爆料的情况来看,“焕新”特斯拉Model Y要在这个月和我们见面了。 参考此前Model 3的改款思路,新车可能在三电和智能化配置上延续现款配置,主要是对新车的外观进行改动。 根据各种谍照信息,新款Model Y或将用上全新的设计语言,前脸采用贯穿式环形灯带,后尾灯也同样是贯穿式造型与前脸呼应,不过采用了反射式的光源,非常有设计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推测,全新Model Y可能还会有一款特供中国的6座长轴版本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与我们见
前不久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揭晓,有两个词是汽车圈今年高频出现的——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要是给汽车行业选一位智能化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鸿蒙智行一定高票当选。 作为华为进军智能汽车领域的载体,鸿蒙智行赋能下的“四界”已然成为了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军者,在消费者心中,“买车选‘四界’、智能有保证”,也几乎成为了共识。 如今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牵手华为,认准的就是智能化的金字招牌,不过唯有应用了华为智能化技术全家桶的问界、智界、享界和尊界这“四界”,才属于鸿蒙智行,算得上真正的华为智能完全体。 这个智能化
“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2个月前,一则消息给“金九银十”添了一把火,让新能源火爆的级别再上升一个层次。近两日,对于采购一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先说结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原则上100%采购新能源汽车 “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这个比例,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多个月份已经超过50%的当下,并不算高。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025.8万辆,其中燃油车零售销量为1066.2万辆,同比下滑15.1%,
回顾整个2024年,汽车圈发生了不少“大事件”,有的影响消费者的用车计划和体验,有的影响整个车企内部规划,有的甚至影响行业的发展。接下来,盘点一下2024年车圈经典事件。 一、高合爆雷,淘汰赛来了。 在2024年,首先爆雷的没想到是高合品牌。高合品牌虽然作为造车新势力品牌,但其售价比较大胆,造型设计也比较科幻。甚至有一段时间,HiPhi X在50万以上豪华纯电动车销量中排名稳居前列。 到了年底还有极越品牌传出爆雷。实际上,依靠融资输血并不是长久之计,扭亏为盈,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健康发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
李想已经不想再做一名汽车企业CEO了。 这是李想阔别公众视野九个月之后,在《2024理想AI Talk》中带来的重磅消息。 难道李想不造车了?李想要退休了?都不是,李想要做的是人工智能企业CEO。在《2024理想AI Talk》中,李想分享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思考,并公布了多项人工智能成果。 重仓人工智能,是时候重新认识理想与李想了。 AI医疗、AI办公、AI画图,现在好像万物都能AI一把,理想竟然也开始跟风了? 其实不然,布局人工智能一直是理想的隐藏战略,只不过自2023年年初发布战略后,转为阳谋战略
弹指一挥间,中国互联网货运平台走过10年,形成了“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货拉拉凭借十多轮融资获得巨大资本优势,从补贴大战中胜出,成为全球闭环货运交易总值(GTV)最大的物流交易平台,稳居“一超”地位。快狗打车、滴滴送货等网络货运平台作为“多强”,依旧奋起直追。 在新的十年,如果网络货运平台中的“多强”想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走一条与货拉拉“和而不同”的差异化新路子。因为,亦步亦趋,成为不了货拉拉。只有敢于从行业薄弱环节切入,或者开创性地推出新的业务、服务和创新运营模式,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城货运“
“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十年前的发言,在2024年的汽车圈再度被验证。 12月2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谈及小米造车时直言,“雷军给我们上了一课”。 流量,成为2024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 “车圈新贵”雷军化身行走的“流量收割机”,车展所到之处一度被围得“水泄不通”,其社交视频日均产量两到三条,泼天的富贵砸向小米SU7,仅凭一款SU7就录得13万的年产销,小米汽车在首个上市年度内完成了对大部分新造车品牌的“碾压”,而完成公示的小米YU7再次引起关注,或将在明年上半年复现小米S
12月以来,被新能源品牌“拉扯”的传统4S店,频频传来退网关门消息。但随着BBA 经销商不断投向问界、蔚来、理想等怀抱,似乎在困境中又找到了曙光。 近期,北京华阳奥通和郑州中升汇迪突然宣布停售奥迪品牌车型,转投问界;同时,其奥迪品牌的授权也被一汽-大众奥迪取消。 12月初,长沙规模最大的奔驰4S店改头换面成为问界旗舰店;此前更早,奥迪在亚太地区最大门店——广州京溪奥迪转向经营蔚来。 曾经是BBA渠道的“顶梁柱”,现在纷纷“倒戈”。折射当前传统经销商的艰难处境,“改旗易帜”投奔新能源旗下;另一方面,在新能源
保力新河南民权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2GWh储能集成制造工厂项目,产品类型为磷酸铁锂电池系统,可广泛应用于二轮与三轮电动车电池组、微型电动车锂电池系统、电动工具锂电池组、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等众多领域。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圆柱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圆柱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123.7亿颗。 EVTank分析认为,2023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销量增长带动EV
在下游扩产计划纷纷踩下急刹车,产业链深度调整周期下,锂电设备订单量也应声回落。不仅如此,前期配合电池企业大规模扩产带来的产能过剩隐忧显现,新上设备利用率不足,闲置产能造成资金沉淀,锂电设备企业营收增长曲线就此被打断。 前几年,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锂电产业曾像汹涌潮水蓬勃而来,一举成为资本竞逐、政策托举的宠儿。2022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年投资扩产额一度超过2万亿元,百亿级项目近80个…… 作为电池新能源产业“卖铲人”,锂电设备赛道也随之风光无限,订单接到手软,产线开足马力,景象一派繁荣,企业市值也水涨船
一汽-大众2024全年终端销量数据出炉,累计完成终端销售整车1,659,107辆(含奥迪进口车),位列国内合资车企冠军。 其中,大众品牌全年交付整车928,018辆,燃油车市场份额逆势增长,稳居燃油车市场TOP2。速腾、高尔夫、ID.4 CROZZ均位居细分市场第一;销量主力探岳、迈腾家族位居细分市场TOP2。奥迪品牌终端销售整车611,088辆(含进口车),位列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销售份额第一,其六款车型在各自豪华细分市场累计销量、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捷达品牌终端销售整车120,001辆,VA3在细分市场公
波澜壮阔的2024年中国车市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以大众、丰田为首的燃油车在奋起反击,吉利、长安正在对标追赶。同时,理想、问界、零跑等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 根据终端销量数据,2024年1-11月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达2040.5万辆,同比增长6.4%。预测12月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为286万辆,同比增长12.8%,2024全年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约2400万辆,同比增长7.8%。 其中,1-11月中国新能源车终端销量946.6万辆,预测12月新能源车终端销量为148万辆,同比大涨66%。预计
2024年,新能源物流车一面保持着高态势增长,一面又面临着保险、金融等领域带来的严峻挑战。同时,在这一年,一轮接一轮的价格战轮番上演,延续至今,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造成冲击——亏本、倒闭........ 而“出海”成为一众企业发展的关键词。2024即将过去,这一年新能源物流车都经历了什么? 行业陷入恶性竞争 价格一路走低 降价,是新能源物流车行业贯彻了一整年的行动。从年初至今,产品价格集体跳水,无论卡系/面系,利润较去年都大打折扣,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微薄,更有主机厂推动“亮价销售”,更是凸显出了行业 “赔本
2025年1月1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了2024年12月产销快报。 2024年,长城汽车产量为124.05万辆,同比下滑1.97%;销量为123.33万辆,同比增长0.21%。 分品牌来看,2024年,哈弗品牌销量为70.62万辆,同比下滑1.25%;WEY品牌销量为5.48万辆,同比增长31.55%;长城皮卡17.71万辆,同比下滑12.47%;欧拉品牌6.33万辆,同比下滑41.69%;坦克品牌23.10万辆,同比增长42.12%。
12月,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小米、极氪、深蓝、岚图和极狐九大新势力品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理想凭借极具吸引力的3年0息优惠政策,12月交付量一路高歌猛进,逼近6万辆大关,最终以5.8万辆的佳绩完美收官,环比大涨 20%,以绝对优势稳居新势力榜首。 埃安则凭借 AION RT 车型销量的显著提升,在12月迎来销售小高峰,销量达到 4.6 万辆,环比稳步上涨 10%,成功刷新今年的销售记录。 零跑也不甘示弱,销量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辆,在12月更是实现了新的跨越,成功突破4.2万辆,一举超越鸿蒙智行,凭借这
2025年1月1日,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产销快报。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30.41万辆,同比增长41.34%,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427.21万辆,较2024年的302.44万辆增长了41.26%。 比亚迪的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2024年,比亚迪共销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48.54万辆,同比增长72.83%;共销售纯电动车176.50万辆,同比增长12.08%。 比亚迪将蝉联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冠军。不过,纯电动车销量冠军鹿死谁手还留有悬
2024年是汽车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一年,是汽车人极致内卷的一年,是车企分化持续加剧的一年,是自主愈强合资积弱的一年。 这场变局加速了行业分化:业绩领先的车企正大举招贤纳士,扩充人才储备,布局前沿技术领域;而经营困境的企业则不得不通过裁员降本,以求自保。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是当前车市深度调整的真实写照。 至少有4万汽车人被裁 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裁员规模,应是创下历史新高。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20家整车企业因市场表现不佳或濒临破产而被迫裁员,受影响人数应超过4万。 此外,上汽集团、广汽
近日,李峰先生正式担任盖世汽车智库战略顾问。 李峰先生是汽车行业内跨界广泛且成就卓越的资深管理者,曾任多家知名汽车企业要职,见证并推动了多个品牌的快速发展。他擅长企业战略、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管理等多个领域,熟悉外资、民营及合资企业决策模式,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刻的产业洞察。 他在北汽集团工作期间担任集团董事,曾任北汽股份总裁、北汽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现代中方总经理、北汽福田副总经理、北京奔驰董事、北汽投资董事长; 在现代起亚集团工作期间担任集团副社长,现代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 在奇瑞汽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