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日前,欧洲电动汽车行业组织E-Mobility Europe和ChargeUp Europe在致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一封信中写道,欧盟应拒绝欧洲汽车制造商降低2025年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及相关罚款的诉求。 欧盟将于3月5日公布汽车行业相关计划。上述信中称,不应接受放缓排放目标的建议,或基于多年平均值来确定罚款金额,且任何罚款都应用于补贴欧盟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图片来源:特斯拉 E-Mobility Europe和Charg
特斯拉日前发布截至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2024年全年营收为976.9亿美元,同比微增1%;净利润71.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 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背景下,特斯拉的业务结构也在发生改变。具体来看,特斯拉的三块业务收入情况如下: 2024年汽车业务(含汽车销售、汽车租赁、碳排放积分)营收为770.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24.19亿美元下降6%; 储能营收为100.8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60.35亿美元增长67%; 服务及其他(超充、二手车、维修、车险等)营收为105.34亿
盖世汽车讯 据日媒报道,在此前本田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并谈判中,虽然本田提出的收购日产成为其子公司的要求是双方潜在合并计划失败的关键原因,但日本《读卖新闻》称,本田还曾要求日产放弃其e-Power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转而采用本田的混合动力技术,这同样令日产难以接受。 日产在电动汽车领域领先于日本竞争对手丰田和本田,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纯电车型日产聆风(Nissan Leaf),这是全球第一款大规模量产的电动汽车。但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日产却落后于两家日本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日产 一位本田高级官员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印度汽车零部件供应商Samvardhana Motherson计划很快完成对Atsumitec的收购。Atsumitec是本田汽车旗下一家生产变速器和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商,正寻求向电动汽车领域转型。 据悉,这笔价值85亿日元(约合5,600万美元)的交易最早可能于3月完成。交易完成后,Motherson将持有Atsumitec 95%的股份,本田将保留5%的股份。总部位于东京和名古屋之间滨松市的Atsumitec将保留公司名称以及现任总裁Hideyuki Suzuki。 图片来源: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日前,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同意将其工业电池部门出售给瑞典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当前,这家深陷困境的欧洲电池制造商正加紧重组以改善财务状况。 Northvolt的工业电池工厂位于波兰格但斯克,主要为采矿、农业和建筑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客户供应电池。 图片来源:Northvolt Northvolt和斯堪尼亚均未披露此次交易的金额,但瑞典媒体报道称,Northvolt出售的金额将低于1亿瑞典克朗(890万欧元),这远低于该公司在2021年宣称将投入16亿瑞典克朗(1.43亿欧元)
聚焦·电动化 特斯拉在美国召回37.6万辆汽车 日前,特斯拉表示,正在美国召回37.6万辆电动汽车,原因是车辆动力转向辅助功能故障可能导致转向困难,尤其在低速时增加碰撞风险。 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否认参与日产投资 特斯拉前董事会成员Hiromichi Mizuno否认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他正在领导一个日本组织,旨在说服特斯拉投资陷入困境的日产汽车。Mizuno称他并未参与这样一个组织,同时不认为特斯拉会对日产的工厂有任何兴趣。 马斯克澄清特斯拉投资日产传闻 在关于特斯拉投资日产的一篇报道中
一、触摸传感器与TP结构 在智能座舱显示屏的触摸功能中,触摸传感器起着关键作用。它本质上是一层硬电路,如同显示屏有横竖方向一样,具有X通道和Y通道。这些通道在实际布局时,既可以设置在同一层,也可以分别置于两层。若选择将它们放在同一层,为避免线路短路,需要采用搭桥技术,即在相连线路上涂覆绝缘层后再进行连接,这种方式虽然会增加成本,但能够使整体结构变薄。 而传统的触摸面板(TP)通常较厚,其架构一般是通过粘胶剂将分别刻有X、Y通道的玻璃进行连接,有时甚至会使用多层玻璃。如今,TP逐渐向轻薄化发展,常见的结构是
据路透社报道,宝马公司首席采购官Joachim Post表示,该公司认为没有必要为避免美国的进口关税而与美国谈判一项特殊协议,而且该公司在美国的业务规模比较大,与美国政府官员关系良好。 图片来源:宝马 宝马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South Carolina)的工厂是该公司全球产量最高的工厂,也是向中国、德国和英国等市场出口的主要工厂。如果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该公司有足够的空间重新调整生产布局,并为美国当地市场生产更多产品。 日前,Post在宝马德
据彭博社报道,由于汽车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公司正在重新评估在英国重新开始生产纯电动Mini汽车的计划。 图片来源:Mini 2023年,宝马集团宣布将在英国投资6亿英镑(约合7.58亿美元)以生产电动车型,包括向Mini品牌最初的生产地牛津工厂投资,并获得了英国政府的资助。根据当时的计划,这家汽车制造商计划在2026年之前开始生产电动汽车,并从2030年开始将工厂转变为电动汽车工厂。由于宝马计划重新考虑在英国生产纯电动Mini汽车,上述目标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宝马在一份说明中表示:“
2025年1月,新能源物流车市场格局大变,电机市场的变局最为显著。电车资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物流车电机装机量18201台,但车企自给的份额已超三成,在TOP10榜上更是追平第三方电机品牌。 装机量TOP10榜单中,传统第三方电机企业只占4席,厂家自主品牌多达6家。在增长潜力方面,第三方电机品牌也显露疲态。拿下2025年首冠的汇川联合动力,1月装机量仅为4272台,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4.3%。虽然,其他上榜第三方电机品牌保持不同幅度的同比增长,但增幅远不及厂家自主品牌。 汇川拿下首冠,难掩第三方品
据外媒报道,近日一份监管文件显示,对冲基金巨头桥水联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特斯拉股票,同时减少了对美国“科技七巨头”股票的持仓。 截至2024年12月底,由投资者Ray Dalio创立的桥水联合基金持有马斯克旗下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的少量股份,共计153,589股,价值6200万美元。 图片来源:特斯拉 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桥水的这笔投资于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完成。因为从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报告可以看出,桥水联合
据外媒报道,劳斯莱斯唯一一款纯电动汽车Spectre将迎来“Black Badge”版本。新版Spectre将让这款电动汽车成为劳斯莱斯历史上性能最强悍的一款车型。 与标准版Spectre的430千瓦输出功率相比,全新的Black Badge版Spectre在“无限模式”(Infinity mode)下可以提供485千瓦的动力。这个“无限模式”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一个特殊按钮激活,从而提供更直接的油门响应。 劳斯莱斯解释道:“一旦激活该模式,车内显示屏颜色会变得更加生动,以反映汽车性格的变化。”而当激活“灵
据外媒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在近日表示,该公司计划在“几周内”推出一款适用于高速公路的“脱手”驾驶辅助系统,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脱眼”版本。 全新的脱手操作系统将帮助Rivian与福特和通用汽车等公司竞争,后两者在过去几年中相继推出了类似的系统。 另外,特斯拉也有自己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该辅助系统虽然名为“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简称FSD),但是它并非完全自动驾驶系统,仍需司机双手握住方向盘。 图片来源:Rivian 2018年,Rivian首次公布了其自动驾驶系
据外媒报道,汽车供应商博世宣布,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末终止其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该公司在一封发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表示,将于2025年3月31日结束其“充电服务领域的相关业务”。博世去年刚刚与一家新伙伴达成了充电服务合作。 博世在这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而该市场的增长远未达到预期。因此,我们将根据‘持续时间,终止’条款,终止与您签订的‘Charge My EV’服务合同,这一决定将于2025年3月31日起生效。此后,您将无法再使用该充电服务。” 4月1日起,客户将无法再登录、充
2月21日,宝马集团首次全面发布全新一代电驱技术,以技术创新引领电动化发展趋势。以宝马大圆柱电池技术和支持超级快充的全新800V高压平台为代表,宝马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王炸”亮相,不仅让新世代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电池安全和整车能效等全维度拥有卓越优势,更将开启电动驾驶乐趣新纪元。 宝马集团负责采购和供应商网络的董事普斯特博士表示:“宝马集团认为,电动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凭借宝马第六代 eDrive 电驱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宝马集团再次夯实了在电动化领域的优势地位。我们坚持技术开放路径,充分认识
日前,车质网从相关渠道获取了一组新款宝马5系路试谍照。新车作为中期改款车型,将采用全新风格的前脸设计,预计于2027年发布。同时,此前还有消息显示,新车有望配备宝马首创的全景iDrive和新世代操作系统X,以提升智能化交互体验。 从此次曝光的谍照来看,新车的前脸采用Neue Klasse设计风格,配备左右分体式扁长条进气格栅,两侧的大灯组则是采用集成式设计,即使隔着伪装依旧能够感受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车头下方还配备了进气口,进一步提升了运动感。车身侧面整体造型与现款车型相当,实拍车型为海外标准轴距版
电车资源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共销18201辆,实现平稳开局。不过,新能源物流车动力电池装车量方面,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在装车量排行榜第三名之争中,亿纬锂能小胜中创新航跻身TOP3;TOP10中,弗迪电池表现惊艳跻身TOP5,且与6-10名形成断层式领先优势;欣旺达同比增速遥遥领先,高达8369.7%,成为TOP10“守门员”。 电池企业:宁王独大 欣旺达进前十 从整体来看,1月新能源物流车销量虽然同比下降0.08%,但是动力电池装车量却同比增长13.3%,由2
在这片愈发硝烟弥漫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存在着一个尤为独特的群体。 尽管它们每月的交付总量加在一起,或许还敌不过一家传统车企的单月销量,但在整个行业的聚光灯下,它们却抢占了超过半数的目光。它们,被视作市场大盘的风向标,是电动化转型浪潮中涌动的先锋力量。无数后来者,怀揣着梦想与渴望,挤破头颅,只盼能跻身这一精英阵营。 此刻,若你正阅读至此,心中或许已猜到了答案——不错,正是新势力造车。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当我们审视它们所交出的终端成绩单时,不难发现,牌桌上的众多玩家似乎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震荡。诚然,这与整
中创新航将在葡萄牙锡尼什投资20亿欧元(约人民币151.684亿元)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旨在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提供高性能储能电池。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动工,并计划于2028年完工。 据外媒2月21日报道,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03931.HK)将在葡萄牙锡尼什(Sines)投资20亿欧元(约人民币151.684亿元)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旨在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提供高性能储能电池。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动工,并计划于2028年完工。 该工厂预计具备15吉瓦时(GWh)的储能生产能力,并将采用最新一代的锂电池技术,致力
1月,大幅降价促销的合资车成功逆势翻盘。 在整个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帕萨特、朗逸、速腾脱颖而出,跻身中国乘用车终端市场前三甲。其中,帕萨特尤为亮眼,凭借超3万辆的终端销量,首次夺冠。 迈腾、途观L虽然终端销量环比下滑30%,但均排在榜单前15名内。尤其是途观L,时隔1年后再次进入榜单前15。 得益于这5款车的稳定发挥,时隔11个月,大众终端销量再次超越比亚迪,夺得中国乘用车终端市场销量冠军宝座。 上榜的8款新能源车中,比亚迪旗下三款车,海鸥、宋PLUS、秦PLUS终端销量环比大降超45%,排名均跌落前十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日前,Stellantis表示,公司正暂停其下一代紧凑型SUV吉普指南者的相关工作,包括暂停对加拿大一家计划生产该车型的工厂进行设备改造。 根据Stellantis 2024年6月的一份情况说明书,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普顿的这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装配厂于2024年关闭并进行设备改造,原计划于2025年恢复生产新款指南者。这款小型SUV原本计划基于一个为电动汽车设计的架构打造,同时也可灵活适配其他动力系统(包括混合动力系统)。 图片来源:Stellantis 现在,Stellant
2月第二周(2.10-2.16)中国乘用车终端市场回暖。 小米SU7、Model 3、宋PLUS、秦L、小鹏M03、长安Lumin、宋PRO、海豹06等新能源车周销量均实现超50%的大涨。其中,小米SU7周销量环比大涨56.8%,与海鸥持平,首次进入榜单前三。小鹏M03周销量环比暴涨105%,逼近秦L,首次进入榜单前十。 比亚迪、五菱、小鹏、小米和零跑周销量环比大涨超50%,尤其是小鹏周销量环比实现翻倍暴涨,首次进入中国乘用车品牌榜前十。 ▍车型榜:新能源车占据14席,小米SU7首进前三 车型榜TOP20
2025年2月21日,中国长春,中国一汽旗下主流乘用车品牌一汽奔腾与行业领先的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正式签署智能驾驶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加速智驾技术的普惠化进程,为用户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出行体验。 根据协议,一汽奔腾与地平线将发挥各自的产业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本运作优势,通过多领域业务融合,在智能汽车创新研发、产品开发与量产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研发层面,双方将重点在智能驾驶领域推进合作;在产品开发方面,结合双方丰富的量产合作经验,进一步拓展至更深层次的高阶智
从2024年1月宣布投身智能化赛道,到2025年年初全系车型搭载智驾系统,比亚迪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智驾平权”变成现实。事实上,在抢占智驾高地的行动中,并不只有比亚迪在努力,吉利、长安、东风、长城等主流车企也纷纷在布局。然而,智驾技术的快速普及也夹杂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车主在购买新车后不久,就发现自己的车辆已经“过时”,花了同样的钱却缺少了智驾功能,还因为硬件配套问题无法通过OTA进行升级,引发车主的不满情绪。面对各式各样的智驾功能,以及性价比越来越高的智驾版车型,究竟该持币以待?还是尽早购买?成为摆
自从新能源产业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机制,市场的快速变化,深刻让当下消费者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而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所产生的讨论,更是在今年到达了顶峰。 在多数社交平台上,被提及最多的无外乎智能驾驶、AI等与之类似的话题。身在其中,以比亚迪、华为、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几乎将全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过去燃油车时代完全抽离,丢进了新的产业浪潮。 在增程、插混技术愈加被企业或是消费者,视为最符合市场环境的产物后,纯燃油车的出路似乎已经被堵死。 尽管从终端市场上看,燃油车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仍在5成左右,丰田、大众、BB